近日,安徽瓯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之间的电池安全纠纷引发各方关注,凸显了电池行业潜藏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电池安全涉及上游原材料、电芯生产、模组设计、车企合规安装等诸多方面,链条长,关系复杂。同时,部分车企通过制定严苛的免责条款、终身质保只针对首任车主等措施,以及电池企业在产业链占据垄断地位等因素,加大了电池安全权责划分难度。
其实,不仅是电池安全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加快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由此引发的自动驾驶、数据泄露、“断网”等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且,正是因为上述安全权责界定有一定难度,给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今年8月,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启用NOP领航辅助功能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随后一些新能源车企开始“谨言慎行”,规范宣传相关技术。但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的安全责任仍未清晰确定,如在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中,驾驶员、车辆、主机厂的责任并未细化,导致自动驾驶事故一旦发生后,不论交警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均难以判定事故责任。
众所周知,为抢占新能源汽车这一万亿级新蓝海,众多地产、手机、互联网等企业趋之若鹜、跨界造车,带动诸多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实现融合发展,延伸了造车产业链。与传统造车相比,不仅增加了电池、芯片、车载系统等软硬件,还加快融合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以持续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与此同时,附带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多样,也更加难界定,如数据泄露、人工智能隐患等,这些都要求配套监管必须及时跟上,不仅要符合汽车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也要与交通管理、地理信息、网络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并明晰权责。
同时,产业链相关方基于长远合作,携手担当不失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今年3月,北汽新能源召回超3万辆纯电动汽车,电池供应方孚能科技也参与了此次召回计划,并承担3000万-5000万元召回费用,被业内认为是电池安全共同担责的“标杆”。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30万辆,预计明年将达5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0%。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下,不仅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责任,包括三电系统、软件、零部件等安全责任及跨界融合、使用场景的安全责任都需进一步细化、明确,同时产业链各方也需深度合作,共同发现隐患、解决问题、完善机制,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稳健进入陡峭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