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新能源汽车·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欧阳明高:明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500万辆

相当于比今年增长逾五成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2月13日   第 17 版)

  “今年市场增长超预期,但符合逻辑。”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趋势公开称,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快速提升,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他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30万辆左右,明年将达500万辆。

  今年前十月销售同比增1.8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54.2万辆,同比增长1.8倍,占新车销售总量的12.12%,超过预期。 

  在欧阳明高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是技术进步、产品丰富和政策给力的综合结果。具体到技术方面,电池技术持续改进、电池系统结构持续创新和成本下降,以及磷酸铁锂电池实现大规模装车;产品方面,电动汽车经过多年推广,品牌形象稳步提升,车型丰富,并覆盖各级乘用车;政策方面,购车补贴延续、双积分涨价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出,形成对车企和年轻客户的预期引导。

  据统计,今年1-10月,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702万辆,其中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达51%。欧阳明高指出,根据S型增长曲线经验判断,汽车电动化已突破临界点,进入陡峭增长期。“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增长到500万辆,这还是受限于电池、芯片供应短缺和产能限制的预期。”

  欧阳明高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700万-900万辆;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700万-1900万辆;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2030年近1亿辆,2040年近3亿辆。

  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大规模商业示范阶段。北京冬奥会期间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已建成30多个加氢站,将是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最大规模展示。欧阳明高认为,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到突破点,未来10年将进入成本下降的快速通道,降幅达85%左右。 

  未来5-10年将迎大洗牌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是国产品牌,预计合资品牌在明后两年集体发力。到2023年,中外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进入激烈期。

  欧阳明高表示,新能源兴起引发汽车产业技术革命,自主品牌车企“八仙过海”,新造车企业充满活力,合资车企蓄势待发。他认为,未来5-10年将大洗牌,淘汰一批车企,“究竟鹿死谁手,现在无法预测。”

  欧阳明高指出,从核心技术层来看,自主品牌竞争力明显。电池占电动汽车技术含量的60%,我国在电池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正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而国内品牌还有一定差距,预计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还需10年左右。同时,我国动力电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全球70%的电池产能;在电驱动和电力电子方面,我国与国外技术不相上下。整体来看,一定时间内我国动力电池的产业竞争力难以撼动。

  针对目前芯片供应“卡脖子”等问题,欧阳明高认为,汽车只占芯片约10%的份额,主要问题是芯片周期性供需失衡,同时汽车对芯片集成度的要求低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中期看,我国自主技术不难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

  动力电池快速扩产带来过剩隐忧

  随着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包括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与材料回收、电池材料体系中长期发展路线、动力电池全链条的智能化等在内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动力电池装车92GWh。欧阳明高预计,今年全年动力电池装车量将达150GWh左右,2025年达600GWh左右,2030年达1500-2000GWh。

  电动汽车市场火爆直接刺激上游电池产业快速扩产。我国动力电池2023年规划产能将达1000GWh,2025年近2500GWh。也就是说,动力电池2025年的规划产能为当年预测装机量的4倍多,因此需警惕产能过剩问题。

  与此同时,上游材料周期性涨价引发行业对材料资源短缺的担忧。欧阳明高介绍,从锂、锰、镍等核心电池材料的开采潜力来看,全球锂资源经济可采储量为2100万吨,如果按三元811电池材料体系估算,可生产电池2000亿KWh。他认为,锂资源无需担心,锰资源富余,但钴资源不乐观,经济可开采储量仅710万吨。从表面来看,电池材料短缺风险是钴资源短缺,实际上,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匀,给材料供应带来风险。

  据了解,全球3/4的锂矿分布在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2/3钴矿资源依赖从非洲刚果金进口,约一半镍矿资源依赖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因此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非常重要。目前满足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有41家,将来会继续扩大。

  同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带来能耗和排放,以三元811锂离子电池为例,每千瓦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约为87kg。欧阳明高建议,将电池产业链往西部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地转移,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优势,实现用电清洁化。此外,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要进一步改进工艺,提升关键环节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