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电力·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0月18日   第 12 版)

  全球首个高放废物地质

  处置协作中心落户中国

  本报讯 10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签署协议,指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这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设立的首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 

  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将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研发和地下实验室设计、建设等方面,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加大联合研究、人才培养等力度,更好地推动该领域技术全球研发进程。据了解,该中心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合作新的里程牌,将为该领域技术研发提供中国智慧,为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提供中国方案,对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核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放废物安全处置关系全人类健康安全,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方案是在地下数百米的稳定地质体中进行地质处置。我国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选址和评价、地下实验室设计建造以及缓冲材料研发等方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持续开展交流合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专业人才,在放射性废物管理、特别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领域的技术能力迈入世界前列。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准的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正式开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负责设计建造,其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下实验室。

  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总设计师、核地研院副院长王驹表示,协作中心将通过开展协作研究、举办国际会议、组织培训研讨等方式,分享中国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领域的实践和经验,为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他国家深入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何迪)

  

  丹江口水利枢纽电厂

  累计发电41.85亿度

  本报讯 记者苏南报道:10月10日14时,汉江丹江口水库首次蓄水至设计正常蓄水位——170米。据悉,蓄水至170米可改善丹江口水电站机组的水头运行条件,维持高水位运行时段增加,机组高效区运行几率增大,有效减少发电耗水率,提高水力发电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丹江口水利枢纽电厂累计发电量41.85亿千瓦时,预计2021年发电量约49.5亿千瓦时,超多年平均发电量15.7亿千瓦时,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来最大年发电量,相当于替代标准煤15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0万吨、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13万吨。

  作为多年调节水库,在设计条件下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蓄满率约为11%。自大坝加高工程实施以来,受天然来水偏枯、工程蓄水检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仅2017年最高蓄水至167米。

  “蓄水至170米是充分发挥丹江口水库防洪作用的重要体现。”长江委防御局副局长郑静表示, “同时,蓄水至170米可以检验大坝新老坝体结合部的安全性态及高水位条件下库岸稳定性,为未来遭遇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1935年同大洪水水库调洪至171.7米提供重要实践基础。”

  丹江口水库兴利库容首次达到规划设计的161.22亿立方米,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1-2022年度及后续年度的供水提供最大水量保障,有力提高京津冀豫地区供水保证率,为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首次实现多年平均调水95亿立方米的规模提供坚实的基础。

  蓄水至170米后,丹江口水库在供水期可以统筹供水、发电、航运需求,结合汛前消落需要,有效增加枯期向汉江中下游的下泄流量,有力改善下游航道的水流条件。

  “蓄水至170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首次实现正常蓄水运用,将全面检验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和库区在设计水位运行的安全性态。”汉江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晓东表示,目前大坝整体稳定、坝体应力及变形可控、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左右岸土石坝工作性态正常,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