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能源·市场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市场需警惕超大组件风险

——专访隆基光伏高级副总裁佘海峰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9月13日   第 09 版)

  “我们从来不把出货量第一作为目标。”

  说这话的是隆基光伏高级副总裁佘海峰。根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PV Infolink公布的光伏组件出货数据,2020年,隆基首次登上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榜首。今年上半年,隆基蝉联冠军。

  “去年,我们就没有刻意想要拿第一名,今年也是一样。只是公司开始向组件业务发力,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每一个部分在年初都有详尽的规划。‘第一’只是最终的一个结果数字。”在佘海峰看来,出货量第一实乃水到渠成。“隆基想要的‘第一’,不是简单的市场规模,而是客户心里的‘第一’。”

  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并非易事,这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商业思维。佘海峰告诉记者,最近,隆基就“劝退”了不少急于下订单的客户。“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宏观目标下,在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装机规划的刺激下,大家对光伏市场的最初预期过于乐观。于是,原材料供给跟不上,整个光伏供应链的价格都在高位运行,降价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急于下单抢货,很容易让市场更加混乱。今年是‘十四五’的首个年头,很多政策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且随着供应链逐渐平衡,价格也必然会逐步回落。”基于这样的市场判断,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佘海峰和他的团队建议客户“别着急下单”。“这么多年来,由于国家补贴对并网时限的要求,在光伏行业已经习惯了‘抢装’。但随着国家补贴取消,并网时间和电价已经没有关联,大家完全可以趁现在供应链成本过高的时间段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佘海峰预测,明年二季度左右,供应链价格将会进入下行轨道。“光伏项目的施工周期是很短的,等供应链价格稳定,一旦开工,干起来很快。”

  同样,“客户至上”的理念也影响着隆基的研发方向和决策。“隆基在研发投入上一贯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在新技术、新工艺上也一直保持着开放创新的态度。但现在,对于组件尺寸的‘超大’化,隆基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尺寸放大只是一种‘物理创新’,操作难度并不大。但隆基考虑的是风险,是客户需要承担的风险。”

  超大尺寸的组件到底会潜藏哪些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大组件是否会出现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佘海峰认为,在玻璃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组件的尺寸大小一定是有边界的。而且光伏组件是一个在户外超长生命周期的产品,一旦超过边界尺寸,风险无限,但收益却极为有限。“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在现有的玻璃厚度下,如果组件面积超过2.6平方米,机械载荷能力就会陡然下降。如果风力达到30米/秒,哪怕是10年才遇到一回,在这样的地方也不能使用超大组件,因为光伏电站的寿命是25年,必须要保证在这25年里的安全运行。”

  “光伏行业能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如果因为贸然追求超大尺寸,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仅是对某家企业、某个项目,对全行业而言都会经历非常大的打击,得不偿失。”佘海峰感慨。

  “不同尺寸有不同的适用场景。比如182毫米和166毫米的产品也并非相互替代。182毫米产品适合做大型地面电站,特别是在一些多年没有极端天气出现的地区,它几乎可以说是度电成本最优的合理选择。”但对于超大尺寸的组件,佘海峰则认为,不能将其作为主流产品进行推广。 “可能在全球范围看,只有极少的环境条件特别好的地区适合使用超大尺寸的组件。”

  而且,佘海峰认为,目前在光伏玻璃、边框等辅料辅材上,成本已经非常透明。“超大尺寸是可以同样做到性能可靠,但代价是提高成本。玻璃稍微做厚一点点,可能成本的增加就是0.1元/瓦,但带来的收益只有0.01-0.02元/瓦。这其中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很容易实现,只是太贵。”

  “隆基一直在思考,我们的主业是什么?是硅片吗?是电池吗?是组件吗?”佘海峰没有给出答案。他说:“隆基是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未必要做大而全,我们思考的是作为一家光伏发电主设备厂商,如何给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更安全、更可靠、收益更佳的光伏系统,让隆基真正成为客户心里的‘第一’选择。”

  (姚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