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油气·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8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油气增储上产成绩单亮眼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8月23日   第 14 版)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2021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再次强调要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和投资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油气增储上产。 

  目前,我国剩余油气资源仍比较丰富,油气勘探总体处于勘探中期阶段,未来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主力军“战果”丰硕

  作为增储上产主力,“三桶油”成绩颇丰。

  今年以来,中海油在油气增储上产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上半年,中海油超额完成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任务,原油增量占全国增量的近八成,生产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在渤海,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附近再获重大油气发现——渤中13-2,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珠江口盆地获得惠州26-6油气发现,探明地质储量5000万方油当量;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实现新突破。以渤海油田为例,51个在生产油气田中,目前有30个处于超产状态;油田含水上升率、自然递减率等开发指标进一步向好,28个老油田实现了零递减或负递减,为冲刺建设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增添新动能。

  中石油经过6年集中勘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里木河南部一万平方公里的富满地区,新增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建成年产油气当量500万吨以上超深大油田,引领我国石油工业向超深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

  中石化则在渤海湾、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苏北等盆地取得一批重大勘探突破,油气探明储量超计划运行。同时,持续推进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加强普光、元坝、大牛地、松南等气田精细开发,天然气实现加快上产。 

  政策困境仍待突破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必须实行绿色开发、绿色生产,不断降低碳排放。这对油气企业增储上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规模增储与持续上产难度加大。各类保护区与矿权重叠面积超 6万平方公里,覆压影响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均较大。受地方政策影响,征地难度加大、环评周期延长、用地赔偿大幅上升,工作节奏受到较大影响,制约加快国内勘探开发进程。

  同时,由于油气勘查区块退出与投放的不协调、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与用地用海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勘探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与低品位资源开发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也面临诸多政策困境。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潘继平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油气上游行业克服持续低油价冲击,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已完全放开,但各类市场主体只能进入上游勘探市场,从事油气勘探,发现商业规模资源后才能进入开发生产环节,无法通过市场方式直接获得采矿权进入开采环节,工作周期较长,或影响实际勘探成果。

  此外,由于区块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上游勘探圈而不探,投入增加但无区块,不利于推进油气勘探和新发现。

  增产潜力依然较大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石油剩余资源量为408亿吨,占总资源量的63%;天然气剩余资源量为97万亿立方米 ,占总资源量的83%,未来仍有较大勘探潜力。其中,中西部勘探潜力更大,石油剩余资源量为245亿吨,占60%;天然气剩余资源量为 84万亿立方米 ,占87%,具备发现大油气田的潜力。

  多重压力下,如何持续发力增储上产?

  一方面,技术攻关、智能制造成为秘钥。“三桶油”均表示,不断攻关核心技术是油气大规模开发的保障。油气勘探开发应从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政策完善及加强国内外统筹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中海油基于在开发海洋油气资源过程中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技术对生产经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中海油通过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科技专项,支撑新增油气产量1500余万吨油当量,效果显著。

  中石油则通过技术攻关三年拿下探明储量超10亿吨整装大油田,成为21世纪以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中石化西南石油局通过技术攻关攻破上产难题,中江气田勘探开发获得新发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340.29亿方。

  另一方面,油气企业应大力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的迭代发展,推动降低成本和技术更新,从本质上降低企业整体上对外部的排放。

  “三桶油”在各自工作会上也指出,将继续强化国家“稳油增气”战略,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同时加大非常规资源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规模效益开发;加大油气风险勘探投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获得油气勘探战略性突破和油气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