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万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储能是能源电力系统实现能量转换、存储利用的有效途径,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作用显著。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关键词为“储能”的现存企业1.79万家,2020年新增2634家,同比减少25%。2020年上半年新增1163家,同比减少6%。
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以3249家位列第一,东莞、合肥、苏州和西安分列第2-5位。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的储能企业数量最多,共4966家,排名首位。江苏以及安徽的相关企业数量均超过1000家,分别有2266家和1146家。山东、湖南和浙江的储能企业数量靠前。
2011年以来,储能企业注册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019年的注册量达到了10年之最,共计3518家,同比增长22%。2020年共注册储能企业2634家,同比减少25%。上半年共注册储能企业1163家,同比减少6%。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注册608家和555家。注册资本在3000-5000万元的储能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达27%。
(宗合)
30%-40%
近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电池企业加快钠电池产业化速度有两大原因,一是电碳价格从2020年底至今涨幅达到130%,电池企业成本压力陡增;二是国内锂原材料供给约74%来自澳洲进口,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引发供给安全焦虑,钠资源廉价且分布广泛,迎来产业化契机。
2020年中至2021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2020年底的3.95万元/吨增长至8月3日的9.10万元/吨,上涨幅度达130%,电池企业压力陡增,根据测算,假设其余成本不变,仅碳酸锂价格上涨就带动锂电池原材料成本增加约5%。预测至2025年全球锂需求将迎百万吨级需求增量,而锂资源项目的开发更具不确定性,或难以匹配需求的增长。
根据中科海纳估计,预计实际原材料成本将相对磷酸铁锂、石墨体系锂电池降低30%-40%,钠电池有望在两轮车、小动力以及低端储能领域对铅酸电池形成替代。
(齐丁 张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