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的上海万象城,是上海西部最大的超区域都市综合体之一,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其中,区内上海万象城购物中心刚刚建成投运了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商业楼宇用能优化示范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近300万元,于今年7月建成投运,覆盖供能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国网上海电力通过践行绿色、低碳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供电+能效”服务应用场景,使得购物中心整体能效提升12%以上,每年可节电51.4万kWh,节约标煤约26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40吨,并可形成最大1000kW的柔性负荷削峰能力和4000kW的填谷能力,为商业建筑领域探索节能减碳新路径、推行绿色低碳楼宇建设提供了示范经验。
向供电+能效服务转型升级
为绿色低碳楼宇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穿过葱郁的银杏小道,“巨轮状”上海万象城购物中心即映入眼帘。远观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线条灵活圆润,动感十足;购物中心东西广场内,不规则塑形坐凳与花瓣状草坪遮阳架,均展现着“魔都”上海的现代潮流气息。
正值盛夏,记者走进购物中心,各种炫彩灯光交相辉映,室内环境舒适宜人。
在这样的季节,电力和空调制冷无疑是购物中心所需第一能源。相关数据显示,购物中心最高用电负荷11000kW以上,其中空调负荷占比就达到约36%,年用电量占到购物中心年总用电量的11%。
记者了解到,购物中心所需能源由置于购物中心楼顶的天然气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以并网方式与城市大电网共同支撑。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机组运行时间与商场营业时间一致,每年可运行300天(4、11月为检修期),年发电量约占年度总用电量的17%、致冷量约占20%、供热量约占24%,其余均由大电网提供。”三联供能源站项目站长李桡殊介绍。
与此同时,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公司营销部新业务发展专职唐啸指出,“原有用能系统在管理方面靠人工只监不控,由于缺少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以及各子系统呈现孤岛运行,缺乏有效整合与关联分析,也没有与电网形成友好互动,导致购物中心能耗居高不下,既不利于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又不符合上海低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
为此,国网上海电力立足于客户侧服务,贯彻落实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理念,从原来的单纯供电服务向供电+能效服务转型升级,在万象城购物中心建设投运了能效提升与电网互动成效均非常突出的大型商业楼宇用能优化示范项目。
项目聚焦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商业楼宇用能优化项目运营服务模式,为电力需求侧管理、企业节能管理、绿色低碳楼宇建设在上海市的推广提供了示范经验。
“智慧大脑”实时感知
释放中央空调系统节能减排潜力
利用最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对商场内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管理层面的优化是此次项目改造的重要一环。
项目运维方——杭州赫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片区项目经理黎叶晓向记者介绍,示范项目通过部署安装楼宇用能优化系统,搭载中央空调优化器,实现了空调系统的用能信息与环境参数的全域感知,使整个供能系统具备了电网互动、能效优化、智慧运维等功能。
在购物中心地下1层设备轰鸣的空调机房一角,一个密布芯片与数据线、红色信号灯闪烁的透明机柜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中央空调优化器,相当于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智慧大脑’。”黎叶晓指出,优化器可实时采集中央空调主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塔等所有制冷设备运行设备信息,并植入模型参数优化算法,对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商场内负荷情况,实时调节指令,优化设备运行方案,提升中央空调系统整体能效。
不仅如此,改造后的能源管理系统还基于边缘计算模块,配合日常运维策略,实现了空调系统级和设备级的远程运维管理,可从云端对功能模块进行实时更新升级,大大提升了系统的运维效率。
相关数据显示,先前购物中心全年用电量约4600万kWh,所需能源成本约3000万元。优化改造之后,预计每年可电超过51万kWh,整体能效提升12%。
虚拟电厂助力建成商业楼宇
参与电力削峰填谷“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国网上海电力充分发挥其在电网领域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便利优势,在电网互动层面,引入“虚拟电厂”手段,通过纳入“中央空调”与“三联供”两种资源,大幅提升了楼宇的削峰填谷需求侧响应能力。
“我们搭建了多资源系统负荷最优调节模型,在满足用户舒适度和三联供机组经济性的前提下,对两种资源用电负荷进行分配调节,在不影响商场内用户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保障了电网互动效果,进一步推动了商业楼宇低碳、绿色发展。”唐啸说。
自今年7月,购物中心的中央空调系统和三联供系统均已被统一纳入虚拟电厂体系中,可参与上海市的削峰填谷。在用电峰值时,转移用电负荷;在用电低谷时段,增加清洁能源消纳。预计项目最大可形成1000kW的柔性负荷削峰能力和4000kW的填谷能力,每年可节约标煤使用260吨,节省能源费用约37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