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老家带来一把蒲扇,香蒲编制,前后各16根蒲草,相对穿插,向上伸展,铺排成扇面,往下捆扎,束成扇柄,向上向下,均一丝不苟。扇子中间部分因为编织起头,有一条绞合编织的小梗,像中分线,由此向两边延展。一圈是纯手工收边,几乎未用辅助工具,既要有外延的放,更要有兜底的收,收放之间流畅无痕。正反两面看,整个扇子没有任何疙瘩,精美似一幅画。轻轻一摇,有蒲草香味,还有夏日水塘的青草淤泥味。
傍石蒲草瘦,傍湖蒲草肥。老家地处冲积平原沼泽之地,通湖通江通海,蒲草多而肥,人们习惯将蒲草的嫩茎做菜,据说这与梁红玉有关。梁红玉镇守淮安,十万金兵围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偶然发现马吃蒲草嫩茎,因此取蒲菜代食,解决了官兵粮食供应,军民同心协力,打败了金兵。儿时去淮安走亲戚,一道茶撒烧蒲菜,味道很好,得知蒲菜就是我们说的香蒲嫩茎,颇不以为然。
因为,蒲草跟我们太熟了。
早春二月,大地敛寒,春水回暖,蒲草在水底悄悄地发芽。待春色渐浓,蒲草的叶子尖尖,那嫩黄嫩绿的芽儿,便从水面冒出来。一时间,长河碧水,无限生机。
四五月,蒲草疯长,叶子一片抱着另一片往上蹿,叶叶狭长,如长剑出鞘,个个纤碧。一丛一丛,长成气势后,成了水鸟的天堂,一种叫切刮子的鸟,也许喜欢水边清凉,也许喜欢随风晃荡,最喜在蒲草中做窝。
六月可采蒲草茎,人们用其编扇子、编席子、编蒲包。大蒲包留在除夕,放上白石灰粉,房前屋后打稻屯印,预示来年粮食满仓;小的蒲包,可卖给熏烧店、豆干店,做蒲包肉、做香干,大人拳头大,肉或者干子都带蒲草香味。手巧之人还能编篮子,小孩子去放牛,往牛角上一挂,里面放弹弓、鱼钩,还有知了、天牛、鱼,也有的孩子会放书……
蒲草柔柔的,编织之物也轻柔绵和。东汉前,官员有过失,用皮鞭惩戒。东汉汉恒帝时,任南阳太守的刘宽,主张以德从政,蒲鞭惩戒,不用苦刑。此举重警示轻惩戒,成为咏仁吏宽刑的典故。
到了七八月,可以在水塘边采蒲棒头。儿时这个季节,傍晚收工的父亲会带回好多蒲棒头,晚上乘凉,竹床边插一圈,点燃驱蚊。母亲把它当作常备药,磕了碰了,捣个蒲棒头,将绒毛敷于伤口,几天就会结痂。那时水边的孩子,靠着一枝枝蒲棒头,便能平安喜乐地生长。
盛夏之时,蒲扇有风,故乡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