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南京知行”)新增破产重整信息,申请人为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18日,拜腾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目前有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对拜腾汽车提起破产申请,法院还没有正式受理,拜腾汽车正积极应对并寻求和解。
虽然目前法院还未正式受理,但该消息再次把摇摇欲坠的拜腾汽车拉回到公众视线。据了解,今年4月,慕尼黑地方法院下令对拜腾汽车德国子公司Byton GmbH进行了临时破产管理。同时,截至记者发稿前,企查查数据显示,南京知行自身风险高达297条,26条被执行人信息,14条失信信息。拜腾汽车可谓负面消息不断。
“烧光”84亿元融资却未实现量产
南京知行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约56.46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研发、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进出口等。拜腾汽车是南京知行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2017年9月正式发布。
作为早期新造车企业中的一员,拜腾汽车曾被业内普遍看好。拜腾汽车创立之初,引入一批来自宝马、福特、谷歌的高端人才。2018-2020年,拜腾汽车不仅在南京建工厂、在上海修设计中心,还在世界各地路演、展览,动作频频。
据统计,自2017年成立以来,拜腾汽车共进行了6轮融资,融资总额超84亿元,吸引了众多投资方,包括一汽集团、富士康、宁德时代、腾讯等行业知名企业,其吸引投资的主要产品是M-Byte及K-Byte两款概念车。此前,在2018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拜腾汽车曾展出概念车M-Byte,当时称M-Byte预计于2020年中在其南京工厂量产;在国内完成上市后,将在欧洲及美国市场销售。
但从2020年开始,拜腾汽车开始走下坡路。同年4月,拜腾汽车欠薪、裁员等一系列负面消息曝出。同时,拜腾汽车美国分公司有50%的员工被安排休假。当年6月30日,拜腾汽车宣布,国内所有公司自2020年7月1日起开始停工停产,停工停产期预计6个月。而在停产6个月后,拜腾汽车再次延长停工停产期6个月,至2021年6月30日止。
据了解,拜腾汽车已“烧光”84亿元融资却没有一款车量产。在两度停产后,2020年9月,举步维艰的拜腾汽车正式成立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以盛腾汽车名义再融资20亿元用于加速量产M-Byte,想要重启造车之路,但截至目前,项目未有更新进展。
“花钱如流水”导致“入不敷出”
在业内看来,拜腾汽车停工停产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有资料显示,2020年5月底,拜腾汽车账面资金只剩下100多万美元。随后,拜腾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承认,拖欠中国区员工工资9000万元。
拜腾汽车方面曾表示,此前的C轮融资计划迟迟未完全到位,对于靠融资输血的新造车企业而言,融资额难以支撑支出。
事实上,拜腾汽车花钱如流水。为打造高端品牌,拜腾在选择供应商上坚持最贵最好原则。有资料显示,拜腾让博世来开发整车控制器,近亿元的定价远超市场价。
去年有消息称,2018年拜腾汽车拥有300多人的北美办公室仅购买零食就花费700多万美元(约人民币5000万元),相当于每人每年吃掉近2万美元零食;就连中国区员工一盒名片费就高达上千元。
对此,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转发相关报道并表态:“这么难的行业,必须训练一个从18层地狱为起点往上爬的创业企业,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别说外人不明白了,就是大部分同事也需要5年才能理解这一切。”业内人士指出,拜腾烧钱速度确实远高于同期其他新造车企业,各方面高昂的花销致使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起死回生还是重蹈败局?
面临多重困境,拜腾汽车在今年初迎来转机。1月4日,拜腾汽车发布公告,该公司已与富士康、南京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产业链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合力加速推进拜腾汽车首款车型M-Byte量产,力争2022年第一季度前落地。
对此,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今年1月力挺拜腾:“第一,拜腾的大屏数字座舱体验和品牌基础;第二,拜腾的股东一汽集团懂造车,可以帮助拜腾;第三,富士康在供应链管理、整车和零部件整合、工程和品质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可以帮助拜腾加速量产。”
业内一度认为,富士康能使拜腾汽车起死回生。但近期有消息称,因一汽集团强势介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的合作疑生变。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富士康已开始从拜腾汽车撤走之前派驻的员工。同时,还传出富士康的资金根本没到位,导致拜腾汽车不得不倒贴钱。
拜腾汽车近期回应称,公司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推进首款车量产。关于中国一汽争夺控制权的传闻,真实情况是公司正在进行团队优化建设,由核心股东一汽集团、合作伙伴富士康等分工合作,向拜腾派驻高管并支持量产和运营等工作开展。拜腾将充分利用一汽集团、富士康、地方政府等核心资源,制定一揽子方案,稳步推进首款车量产上市。而被视为救命稻草的富士康方面最新的公开表态却是:与拜腾汽车的后续合作要等其内部重组完成才能确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新造车企业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已经“掉队”的拜腾汽车而言,未来能否借一汽集团与富士康的力量有所起色,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