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7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煤城不见黑

■王保利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7月19日   第 24 版)

  “咦,从南方回来,在焦作呆了好几天,鼻孔里也没黑了!”妻子晚上洗漱时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呼声,将我的思绪带回那个鼻孔里藏黑的年代。

  自记事起,我就知道自己居住的城市焦作以煤而兴,那些黑色的煤,曾是这座城市的命根子。人们送给煤一个雅称——乌金,既好听好看又金贵。上世纪90年代,焦作拥有煤炭发掘及配套企业1200多家,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那个年代,黑色的煤,出尽了风头,也让焦作以煤城而自豪。可这些荣耀的背后,却有诸多因黑而带来的无奈。

  有人说,焦作这个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煤烟味。不错,那时的焦作将黑色演绎得淋漓尽致,除煤矿林立外,水泥厂、火电厂、炭素厂、耐火厂、陶瓷厂、橡胶厂、化工厂、铁合金厂遍布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上空“乌云”密布,黑色的粉末东飘西泊,难闻的气味四处弥漫……

  我们所在的矿区腹地,更是被黑色笼罩。售煤处、选煤场、矸石山,一刮风,黑色的沙尘肆虐,人们不敢开窗户,不敢晾衣服,更不敢穿白衬衣和白球鞋。

  1996年夏天,我搬家至焦作矿务局王封煤矿附近,乔迁新居,喜不自禁。可好景不长,因毗邻选煤厂,一家人深受困扰:清晨起来,鼻孔里能擦出一圈黑;时间久了,地板也拖不干净;桌子一天擦几回,总有擦不完的煤灰;选煤厂边的杨树常年一副“灰头土脸”……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焦作是一座除了黑和灰,几乎没有其他色彩的城市。

  一位作家曾这样描述彼时的焦作:“一进焦作府,四两黑煤土,鼻子吸不够,水里再进补,长期住这里,实在是痛苦。你若不离开,后果自己负!” 那些从南方出差回来的亲朋好友纷纷感慨,皮鞋几天不用擦,鼻孔里也没有黑,啥时候焦作也能那样美。

  痛定思痛,焦作及时踩住了牺牲环境粗放发展的“刹车”,鼻孔里的黑逐渐成了历史,亲友们的期盼也变成了现实。

  从黑色煤城到名闻遐迩的山水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焦作转型发展十几年,彻底摆脱了黑色,不仅煤炭等采矿业占工业比重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90%以上降到了2%以下,而且绿色替代黑色,成为了城市新的底色。放眼望去,这里有构建城市大沙河生态治理、实施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的“绿带”,有新建成苏蔺体育公园、沁泉湖公园以及口袋公园的“绿园”,有打造沿黄道路的“绿廊”,还有北山治理形成了823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的“绿网”……

  作为煤矿子弟,我见证了焦作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由“黑”到“绿”的转变。这些年,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空气质量指数越来越低,家里的空气净化器许久闲置,年轻人从南方城市回来频频感叹家乡变化太大……

  焦作,黑色已谢幕,绿色正如春潮般涌来。人们徜徉在花红柳绿、天朗地清的大街小巷和公园、广场,怎能不笑开颜、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