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城市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7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家港:全力绘制千亿级“中国氢港”蓝图

■本报记者 吴起龙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7月19日   第 26 版)

  张家港市一家正在运营的加氢站

  恰逢入伏,刚经过雨水洗礼的江苏省张家港市略显清净,晨间天气虽未完全放晴,气温的回升速度却已如氢能在当地的发展势头般迅猛。

  当记者行走至人民路万达广场附近,一眼即瞥见周身绿色涂装并印有“氢H2新未来”字样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此停靠。低碳、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的视感扑面而来。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张家港投运的新能源公交车已达481辆,占比超在运车辆总量的60%。

  目前,张家港正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近年来,张家港在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及零部件制造等关键环节和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截至目前已形成百亿级氢能产业链和系统完备的氢能经济生态圈,为正在建设的‘中国氢港’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7月11日,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在“2021长三角(张家港)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上致辞时说。

  

  三重优势奠定

  “中国氢港”基础

  氢能以其来源多样、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大、可再生、易存储、用途广泛等优点,被视为全球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未来将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兑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曾经,靠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崛起的张家港,为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自2009年起就开始谋划新产业布局,并陆续成功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张家港又发布了氢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中国氢港”,并将氢能打造成为张家港的新支柱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国内多地都在上马氢能产业,但张家港却有其独特优势。

  首先,张家港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距其100余公里的上海已提出构建“氢能走廊”,距其80余公里的如皋也提出要打造“氢能小镇”,这均有利于张家港与周围地区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区,并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推动氢能产业崛起。

  其次,张家港作为港口城市,商用车、物流车、重型柴油卡车集聚程度高,这些车辆目前正是交通清洁化的重点突破口,因此张家港有发展氢能产业的积极诉求。 

  “柴改氢,开创氢能重卡时代,应从港口开始,优先发展氢能源商用物流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在会上指出,氢燃料电池的特点是适合长距离、重载量的物流车使用,港口货物吞吐量大,若将柴油重卡改为氢能重卡,能明显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港口地区副产氢的来源较丰富,且运送便利,可提高氢能供应的经济效益。

  另外,目前张家港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氢能产业基础。公开材料显示,早在2017年,该市就已集聚了富瑞氢能、中集圣达因,以及华荷氢电、氢云新能源等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氢气储运装备企业与创新能力较强的氢燃料电池企业,全市氢能产业产值已达到约53亿元。随着氢燃料电池初创企业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处于爆发性增长初期,强化氢能产业发展正当时。

  百亿级产值生态圈

  为低碳港城注入新动能

  张家港,这座因水而生、依港而兴的城市,自有豪“氢”壮志。

  如今的张家港正走在氢能产业的崛起之路上。

  根据其在2019年6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逐步从氢能示范,向“氢能社会”建设过渡;远期目标则计划到2035年,氢能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氢港”。

  记者了解到,为顺利完成规划目标,张家港立足氢能产业现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产业鼓励政策和实施细则。并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氢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

  作为张家港近年来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力点,氢能产业发展已小有成效。

  目前,位于张家港保税区、占地77亩的中车张家港氢能基地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进入装修施工阶段,将于2021年底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将为张家港再添年产300MW电堆、300MW氢能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市一直将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集聚了覆盖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及零部件制造等关键环节的30多家涉氢企业,形成了百亿级氢能产业链和系统完备的氢能经济生态圈,正在建设‘中国氢港’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加快城市绿色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注入了澎湃动力。”潘国强介绍说。

  引人才、促创新

  共绘“中国氢港”蓝图

  如果说区位与产业基础是发展氢能的重要因素,那么科研创新则是张家港氢能建设的核心,而人才引进与培养则是其重中之重。

  如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从明在会上所言,要围绕创新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

  在产业创新方面,近年来,张家港与海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企业、高校联手,打造多个实力雄厚的氢能产业科研、创新基地。

  早在2018年12月张家港就“牵手”清华大学,成立了氢能研究中心。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家港研究院氢能燃料电池平台、氢云新能源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江苏华昌氢能联合研究院等研究平台相继落地,成为张家港氢能产业创新研发的重要依托。

  而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张家港更是“氢”尽全力。

  2019年4月,张家港富瑞氢能装备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牵手,合作共建了张家港首家氢能院士工作站。

  “张家港已连续两年举办氢能产业人才峰会,目的就是广邀天下英才、共话氢能产业大好前景、共绘‘中国氢港’发展蓝图。”潘国强坦言。

  在本届氢能产业人才峰会上,张家港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举行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致力于协同共建氢能领域人才培训实习基地,就是要进一步拓展“政产学研”合作空间,打造氢能领域人才集聚新高地,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据悉,为吸引更多产业人才在张家港“落地生根”,张家港市人社局还将开展“为你,‘氢’尽全力!”助企引才八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