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能源·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7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1—5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下降47.3%、44.1%,但资本投入不断增长,仅1—6月,全国氢燃料电池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1700亿

氢燃料电池:资本宠儿的市场化困局

■本报记者 仲蕊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7月19日   第 09 版)

  今年1-5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产销量低迷,但业内认为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向好,投融资热度不减,近期签约的氢能汽车订单也不断增长。一方面,产业开始思考如何将利好政策与实践接轨,促进示范项目、应用场景的落地与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正考虑如何通过示范城市群建设,探索适合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与经验。

  

  近期,日本著名汽车厂商本田汽车宣布,自2021年8月开始,将停止氢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 Fuel Cell的生产,这是本田2016年首次推出的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本田此次的停产决定一方面由于Clarity Fuel Cell销售缓慢,自发售以来,累计仅售出1900辆;另一方面,本田高管对媒体表示,计划到2040年,销售的汽车100%是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将继续进行氢燃料技术的研发与探索。

  现阶段,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面临和本田一样的产销量问题,前5个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8辆、270辆,同比下降47.3%、44.1%,但相关产业布局及资本投入反而不断增长,去年1-10月,国内氢能产业投资额约1400亿,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氢燃料电池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1700亿。为何市场“冷清”,资本却仍旧热火朝天?

  产销量下滑只是暂时现象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为1527辆。2019年,燃料电池汽车迎来较大发展,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增长85.5%、79.2%。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迅猛的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仅仅完成1199辆、1177辆,分别同比下降57.5%、56.8%。直到今年前5个月,其产销量仍未停止下滑,分别完成188辆、270辆,同比下降47.3%、44.1%。其中,5月的产销甚至跌至个位数。

  国富氢能研发与战略总监魏蔚表示:“事实上,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而言,一、二季度订单少属于正常现象,三、四季度才是旺季。通常,下半年的产能较上半年会大幅上涨,原因在于各地政策一年一变,所有电堆企业、买车、装车厂商都在等待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往往会积压订单,随着政策明朗,订单在年底前会完全激发出来。”

  虽然今年1-5月产销量没有突破,但市场近期陆续有氢燃料电池订单成交的消息。7月2日,吉利汽车与燃料电池公司上海轻程签订了1200台氢燃料电池轻卡订单。6 月 27 日,陕西神木市与德清动力签署氢能生态链合作协议,计划在 2030年之前,更新神木市存量燃油重卡 2万台。

  此外,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新建成20座加氢站,至此,我国累计建成146座加氢站,其中有136座已投入运营,投用比例超过93%。 

  “加氢站基础设施会影响到车辆的布局力度和速度,先建站后布车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目前,由于加氢站审批流程中,经营许可证、充装许可证的发放程序较多且时间较长,导致建站周期漫长,但车辆的部署周期较短且难度不大。”魏蔚认为,从目前建站的态势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的产销数量有大幅的上升空间。

  企业涌入争抢最后一轮门票

  “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还有11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

  早期进入一个新的潜力产业,回报率会更高。因此,燃料电池行业的企业数量迎来飙升,目前我国共有4900余家燃料电池相关企业,今年一季度新注册235家,同比增长86.5%。

  “投资看的是未来,进入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加,是资本市场非常看好燃料电池行业的体现。去年九月,五部委明确了示范城市群这个发展路径后,大家看到了氢燃料电池快速增长的空间。”在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峰看来,更多的企业在抢抓新兴产业机遇,获得最后一轮门票。“现有的燃料电池公司将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成长具有一定的规模,到那时,新公司可能无法与之竞争。现阶段可能是进入氢燃料电池行业的最后阶段。”

  “此前,资本对氢燃料电池的投资或许只是看好这个技术或这一单一市场,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氢能产业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更加明朗。”魏蔚表示,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需要解决的瓶颈有三个方面:一是电堆成本,二是电堆性能和寿命,三是车载储氢供氢,而目前行业中不断涌入的企业,正致力于降低成本、提升技术,为氢燃料电池产业迎来良性循环做储备。

  政企协同还需加强

  王海峰认为:“事实上,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来说,除了致力于降本增效,还应更多考虑政府主导的氢燃料电池市场如何更快落地,在全产业链中,如何更加明确应用细分领域的商业场景。”

  业内普遍认为,在未来几年,氢燃料电池产业将由政府主导或推动,在这样的模式下,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企业要明确示范项目的应用场景、产品数量和规模,同时,还应明确负责整车、拿补贴、保质量、监控管理等环节的相关主体,确保产业产销路径清晰规范,为政府扶持这一产业提供信心。

  在政策方面,王海峰认为,目前,很多省市都已颁布氢能产业相关政策,应进一步落实政策细则,比如补贴如何申报、领取补贴有哪些手续和前提、发放补贴由哪个部门负责等,为包括补贴发放、土地审批、加氢站和混合建站建设等环节提供明确的、具有实操性的路径和流程指导。

  “对氢能产业而言,按区域发展会出现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政府一定要考虑清楚重点发展什么模式,推广哪些经验。不加选择地复制,将导致产业发展不起来,这对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海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