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电网·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从无到有,由简到繁,从低压到高压,由绝缘杆操作到等电位作业

探寻中国带电作业的源头

■本报记者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7月12日   第 22 版)

  核心阅读

  一次“偶然”解锁了一项新技能,一路探索打造了一张新名片。走过67年,中国带电作业正掀开新的篇章。

  

  带电作业,如今已是电网企业员工稀松平常的一项工作。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力人对带电作业还很陌生。中国带电作业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由单个项目发展到成龙配套,由低压发展到高压,由配电发展到送电、变电、发电,由绝缘杆操作发展到等电位作业,并从国内走向国际,成为中国供电优质服务的一张名片。

  日前,记者来到辽宁鞍山,探寻中国带电作业的源头。

  源于“偶然”

  成就第一次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就是在不间断对用户供电的情况下,进行有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测试工作的专门技术。我国带电作业技术是国网辽宁鞍山电业局最早提出并首次应用于生产中。

  第一次带电作业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源于一次“偶然”。1954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三,20时40分,辽宁鞍山电业局(现为鞍山供电公司)配电科副科长刘长庚正在值夜班,突然接到故障报修。按照规定,要想修复供电,必须停电检修。为了不影响鞍钢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刘长庚凭借工作经验,使用绝缘手套不停电处理了这起故障,完成了新中国有资料记载的第一次带电作业。虽然故障被成功处理,但是不停电处理故障违反了当时的安全操作规程,刘长庚因此受到警告处分。同时,不停电检修电网也成为鞍山电业局职工们热议的技术手段。

  据知情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电网电源点少,供电网络薄弱,经常发生停电事故,影响厂矿生产。《带电》书中记载,突发停电是钢铁工业的重大灾难,哪怕是停电短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有可能使一炉正在冶炼中的钢水冷却报废,甚至造成一座炼钢炉几十天内不能正常生产。鞍山是当时我国唯一的钢铁基地,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发出“为鞍钢就是为全国”“全国支援鞍钢”“鞍钢支援全国”的号召。

  在国家电力建设资金短缺、技术装备遭受严密封锁的历史条件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停电检修”这种落后的生产力方式开刀。1954年5月12日,鞍山电业局下发“生字0385号”通知,号召全局职工“创造各种带电作业的绝缘工器具”,开展各种可行性试验。

  攻坚克难

  突破高压电的禁区

  在“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驱动下,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带电”员工开始了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国网辽宁电力鞍山带电中心主任刘冠男带记者参观“中国带电作业展览馆”时坦言,为了挽救史料,2019年,他们建成展览馆,以时间为轴,通过背景、开篇、积累、突破、展望五个时代区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带电作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通过展览,你可以直观看到辽宁人承担‘以不停电促大生产’的历史重任。”

  “鞍山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是郑代雨。”刘冠男介绍,1951年郑代雨23岁,这一年是他到鞍山电业局工作的第二年。他发明了一种“带电瓷瓶除尘器”,是用猪鬃、木板子等做模型,经过几十次改进完善摸索成功。尽管这个工具简单,但从历史条件看,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使得鞍钢停电次数减少了。1953年,“带电瓷瓶除尘器”获得国家技术革新奖,是全国首件带电作业获奖工具。

  带电作业让郑代雨声名远扬,他作为先进生产者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从那时起,郑代雨一头扎进丰富多彩的带电人生。他徒手完成了红旗堡变电站220千伏高压线路的检修,更换一个瓷瓶时间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10分钟,成为当年中国电力工业技术革新的重大成果。

  1984年,56岁的郑代雨瞄准了100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试验。那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探索试验特高压技术,没有成熟的试验方法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甚至连现场作业的行业标准、规范也没有,1000千伏高压试验在当时还是一个禁区。特高压靠近人体试验的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新纪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

  在刘长庚、郑代雨之后,还涌现出刘承钴、辛宝喜、赵承三、方年安等一批探究带电作业的先进典型。 

  走出国门

  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

  与此同时,带电作业也走出国门。美国、加拿大、日本、部分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相关人员都到鞍山来学习带电作业。仅1972年,鞍山电业局就接待了46批548名外国参观代表。1969年至1971年,鞍山电业局员工应邀到阿尔巴尼亚、蒙古等国家传授和培训带电作业技术。

  “我第一次带电作业表演是1971年,是为日中友协创始人西园寺公一和他的家人表演。现在回想,感觉像做梦一样。”原鞍山电业局“三八”带电作业班副班长朱桂萍告诉记者,“1972年,得知要为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亲王表演,我们送电二班所有成员兴奋不已,同时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我和张敏穿着屏蔽服,爬上二十多米高的铁塔,更换张力绝缘子,将破损的绝缘子用绝缘绳送回地面。当我们脱离带电区回到地面时,西哈努克亲王和徐向前元帅站起来鼓掌,西哈努克满面笑容握住我的手赞赏‘你们太了不起了,中国太伟大了’,并把一枚‘中柬人民万岁’印章送给了我。”

  如今,我国带电作业走过67年,带电作业技术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完全实现特高压线路的带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