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续写电力强国新篇章(评论)

■本报评论员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7月12日   第 01 版)

  建成总装机高达10.8亿千瓦的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运在建的一批世界级水电站不断刷新全球水电建设纪录、在建及核准的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首位……基荷电源火、水、核的旺盛发展势头,充分彰显出中国电力工业的强大。

  我国电力工业的百年跨越史,就是一部火电、水电、核电等传统电力唱主角的奋斗史、追赶史、崛起史。没有这三大主力电源的飞跃式发展,“电力弱国”向“电力强国”的蜕变将是天方夜谭。

  从蜡烛作为生活必需品,家家户户常年必备,到如今蜡烛成为平常不容易买到的“稀缺品”;从照明主要靠洋油灯,豆大的火苗照不亮小小的房间,三五步外一片昏暗,到洋油灯成了“文物”,被摆进了博物馆;从电灯是城市的专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只是一份美好愿景,到如今最偏远的乡村都实现了“电”亮光明……奋斗百年,我国终于实现了“14亿人有电用”的伟大壮举,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做到人人有电用的国家。这样的成就,离不开“火水核”等传统电源的强劲支撑。

  大国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新中国成立以来,火电、水电、核电行业之所以能迅猛崛起,关键就在于具备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从1994年三峡工程建设开启单机容量70万千瓦大型水电机组的自主化之路,到2014年溪洛渡电站单机77万千瓦机组、向家坝电站单机80万千瓦机组全部顺利投产,再到今年白鹤滩电站首批单机100万千瓦机组发电,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刷新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从2007年浙江玉环电厂单机百万千瓦煤电机组国产化依托工程投产,到2015年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完成性能试验,再到2020年百万千瓦煤电机组软件控制系统实现完全自主,我国煤电技术自主化突飞猛进,稳居世界前列;从1985年核工业人白手起家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到1997年大亚湾核电站实现自主运营,再到当前国产化率已近九成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成功建设,我国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并率先实现由二代向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

  技术进步无止境,攀登高峰不止步。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目标的指引下,在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要求下,火电、水电和核电依然需要借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高碳能源,火电面临的挑战之大前所未有,只有依靠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才能绝处逢生;水电站数量众多、大坝类型各异,保证大坝安全,尤其是库容高达数十亿乃至超百亿立方米的高坝大库的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同样离不开更先进的建造和运维技术保驾护航;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从设计、设备制造到建造运维,从铀矿开采到整个核燃料循环体系建设,容不得半点闪失,唯有不懈的创新优化和迭代升级,才能实现安全高效发展目标。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回首百年创业路,中国电力人奋起直追,补短板强弱项,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心;启航新征程,中国电力人重整行装,勇闯“无人区”,继续向全球电力科技新“珠峰”挺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创新从未是一件易事,但站在电力强国的雄厚基础上,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力市场和能源革命的宏伟愿景,中国电力行业更加强大、美好的未来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