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油气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国家发改委要求重点企业开展原油进口使用情况自查——

原油进口配额管理进一步趋严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6月14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国家发改委核查重点企业原油进口配额使用情况,以及对稀释沥青等征收消费税、各地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规范了相关企业原油进口配额使用,未来原油进口配额的发放将更加有序。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五家企业对历年来进口原油的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自查,重点自查代理加工情况、有无转售行为,并将自查情况报告报送国家能源局油气司。

  此次自查通知有何深意?今年的原油进口配额又会否受此影响而缩窄?多位受访人士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发布有关央企自查原油进口使用情况的通知,也将成为我国进口原油监管进一步趋严的分水岭。

  配额“僧多粥少”

  在原油进口配额向民企放开之前,对国内的地炼企业来说,“进口配额”就像一个“紧箍咒”。在规定时限内,配额以内的原油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地炼企业即使有再多的炼油能力,也需要从拥有进口权的几大国企手中购买原油,油源问题一度成为地方炼油厂和大型国有石油集团之间绕不开的话题。

  对于既没有原油进口权又没有炼油能力的企业,除需要由拥有进口权的企业代为进口外,在进口原油的实际操作中,还必须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意地炼企业利用非国营配额的购买原油并安排生产的书面文件,即所谓的“排产计划”,否则,海关不能批准办理通关手续。

  “油源不对等”的状况下,地炼企业对获得“原油进口配额”的呼声不断。

  在此背景下,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分别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地方炼厂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权。原油进口配额正式向地炼企业放开。

  “过去几年原油进口配额虽逐步放开,但相关约束政策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政策总基调多以鼓励为主。虽然原油进口配额放开,民企分得了一杯羹,但市场整体其实还是‘僧多粥少’,没有配额的企业不得不再向国有企业购买。”某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员说,“即使目前原油进口资质已经向民企打开,但地炼企业的配额往往不够用,因此向主营单位够买配额的现象普遍存在。”

  “不必‘谈自查色变’。对进口原油使用企业进行摸底,有利于进一步掌握政策和机制的运行情况,以及配额使用情况。此次自查可能影响未来配额的发放,企业需认真对待。”上述从业人员说。

  遏制配额“倒手”

  此前,原油进口管理收紧的信号就已显现。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涉及8个省市区的55家地炼企业开展专项核查。地炼大省山东省共涉及47家地炼,其中包括具有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企业32家、2020年参与裕龙产能置换退出的4家,以及2020年淘汰的小型地炼企业13家,其他省则共涉及8家。

  核查重点内容包括申报进口原油使用资质过程中落后产能淘汰有无造假,有无落后产能重复计算、重复淘汰;对于2020年淘汰的17家地炼企业是否真关停、真淘汰、真退出以及是否存在违规新建扩建改建炼油装置、是否违反进口原油使用管理规定擅自倒卖原油等情况。

  “对于检查力度以及检查中可能发现的问题,目前来看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即使地炼企业在申请进口原油资质后各项经营趋于合规,但杜绝配额‘倒手’现象仍无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上述人士说。

  据金联创透露, 今年第二批成品油进口配额或缩减至450万吨,政策层层监管下,进口原油市场势必再起波澜,年内第二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下发或再生变数,大概率缩减并延后。在今年下半年原油配额供应有可能持续紧俏下的背景下,会否催生其他替代原料、地炼及贸易商将如何应对配额缺口等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原油加工产品出口转内销数量的增加,国内市场竞争或再度升级。

  监管从严升级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多项监管政策收紧意在堵住原油进口配额使用不规范的漏洞,力度很大。

  据悉,国家发改委核查重点企业进口原油配额使用、以及对稀释沥青等征收消费税、各地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规范了相关企业原油进口配额使用,未来原有进口配额的发放将更加有序。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原油进口配额或将向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倾斜,并根据企业使用配额的情况作灵活调整,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加速行业洗牌。

  “政策核查让原油进口配额秩序更加规范,也将给不合规的民营企业、小炼厂带来被淘汰的压力。”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周密说,这将成为我国进口原油监管进一步趋严的分水岭,也将促进炼化行业转型,缓解成品油供过于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