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脚底被戈壁盐碱滩硌过吗?你在“搓板路”上颠过吗?你的脸被高原的阳光和“英雄岭”上刚硬的冷风晒过、吹过吗?如果你曾有过“冻得喉头都在颤抖但后背却被太阳晒熟透”的体验,你该庆幸,自己窥得了青海石油人的一道门道。
一条沟壑纵横的山脉横贯东西,位于青海海西州茫崖市的“英雄岭”坐落其间,这里聚集着高产高压自喷油田,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艰苦、生存环境最苛刻的油气生产基地。在海拔最高的采油区,有人因苦而离开,也有人留了下来。
“85后”孙宝是个名副其实的“油二代”,作为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狮子沟采油作业区采油二班班长,他总将最险最难的活儿揽到自己身上。
“我是学计算机的,但因为放不下对这里的眷恋,所以回来了。刚开始啥也不懂,都是边干边学边积累经验,总之干就对了。”孙宝憨憨一笑,眉宇间透着超出年龄的成熟。
狮子沟深层地质结构复杂,井口压力高,高含盐高含蜡,作业和维护风险极高。几口关键油井投产时,孙宝都在现场,有一回他在井上守了15天,甚至不分昼夜连续工作超过了40个小时。听着员工对孙宝的讲述我眼前浮现出孙宝夜间蹲守油井的场景,因为白天已经领教了狮子沟作业区凛冽的风,穿过毛衣和工服冻透身体,而当时头顶还有难得一见的大太阳。
狮38井、狮52井投产初期结盐严重,油嘴频繁堵塞,为保证正常生产,孙宝带领同事们24小时更换了63次油嘴,基本靠洗井维护。说起这段经历,孙宝感慨:“有口井压力接近50兆帕,我们也是头次遇到,10兆帕就相当于100公斤,两兆帕就能瞬间把人打穿,当时能咋办?只有克服困难,咬牙干!”
“当时干到最后都累瘫了,冲出来的都是冰雹大小的‘盐蛋蛋’。” 孙宝边比划边说,“但不换油嘴,压力控制不住井就会塌,到时会更危险。”
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狮子沟采油作业区副经理李盼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2006年大学毕业时,地质、工程专业最吃香,好多人告诉他油田环境差、条件艰苦,但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青海油田,并在自荐书上写明“我要成为青海油田的一员,我一定要加入青海油田”。
李盼的真诚敲开了青海油田的大门,他也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积极的态度尽职这份工作,努力增强身体素质,以尽快适应高原环境。不管是夜里12点寻井,还是凌晨5点擦井口,凭着一份责任心和踏实勤奋,他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有次冬天夜里去寻井,因为害怕有狼出没,我一手拿手电,一手扛铁锹,天上没有月亮,四周漆黑,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又害怕又紧张,一趟两个半小时的寻井,我在刺骨的寒风中生生逼出了一身热汗。” 李盼嘿嘿一笑。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离开油田,换一份更舒适的工作时,李盼回答:“既然选了,就会坚持,青海油田给了我太多东西,我的人生、家庭都在这里,没有青海油田,就没有现在的我。”
无论是艰苦创业的第一代青海油田人,还是撑起油田现代化发展的新生代石油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故事集,在成就与缺憾并行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热爱着这片土地,热爱着戈壁上的油井。
如今,像孙宝这样的“油二代”或“油三代”,以及李盼这样的新“油一代”,已经成长为青海油田的中坚力量,他们或传承父辈的开拓精神,或重新演绎创业历程,每个人都在奋斗中开拓新的希望。
一路采访,我们遇见了更多可敬可爱的青海油田人: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立,是核物理专业出身的新“油一代”;来自江南水乡的采油工张春燕,被戏称为采油五厂的“张曼玉”;采油五厂英东第一采油作业区班长乔永青,是有“高原铁人”称号的“油二代”;“油三代”任磊长期在采油作业区与工程技术打交道,原打算学医外出,最终还是学了石油专业,留在了故乡;采油三厂近十年来首个女标兵、油田开发技术人员张梦麟,是个豪爽的西北姑娘,身上有一股子高原石油人特有的 “犟劲儿”……
时光荏苒,奋斗不息。六十多年来,青海油田人前赴后继,克服自然环境、地质条件、油气藏复杂等种种困难,坚守在我国陆上最难“啃”的油田,用质朴、勇敢和坚韧,在那遥远的地方,为我国石油事业,为高原采油人,书写绚丽芳华。
(作者供职于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