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油气·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国务院安委办暗查暗访组近日调查发现,吉林、辽宁、上海、山西、广西等多地危化品企业存在违规存储、未批先建、安全装置不合规等现象,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危化品安全管理岂能“粗枝大叶”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6月07日   第 13 版)

  危险化学品未按规定储存,企业车库中存放含危险化学品超过10吨、无标签的化学品;储罐未设紧急切断阀,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探测器安装位置不合规;未批先建擅自从事油品储存,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日前,国务院安委办暗查暗访组在吉林、辽宁、上海、山西等地对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曝光了企业生产中的诸多安全问题。记者注意到,其中仅上海一家化工企业就被查出多达29项安全问题,其中包括4项重大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一直是我国危化品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应急管理部等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安全生产,为何企业安全问题仍频现?

  多家企业安全设施、制度形同虚设

  暗查暗访组通报的第一批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中,广西广明码头仓储有限公司问题最为突出。通报指出,共发现该企业各类问题隐患17项。比较突出的问题隐患包括: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管理混乱、建筑设计不满足防火防爆要求、汽柴油操作室放置了非防爆电器、生产管理人员不清楚罐区工艺联锁的设置及投用情况等,存在重大风险。

  位于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园区的东邦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更是被查出多达29项安全问题。该企业使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危险化学品,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但暗查暗访组发现,该企业生产区多处未设置有毒可燃气体报警设备,或报警仪故障,形同虚设;原料和成品罐区部分管线腐蚀严重。此外,还存在显示屏系统处于报警状态却无人处置、中控室员工对系统工艺流程和控制逻辑不熟悉等问题。

  更有甚者,在辽宁营口的兴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内,暗查暗访组还发现有14个成品油储罐属于未批先建项目,并未取得相关安全许可证。“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私自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且每个储罐的容积是5000立方米,远大于当初设计的储罐容积标准,对库区及周边安全埋下了极其严重的隐患。”暗查暗访组指出。此外,该企业还被爆出陪检人员“一问三不知”,文件、制度前后矛盾,形同虚设等问题。

  安全管理意识缺失

  针对发现的问题,暗查暗访组责令企业停产整顿或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同时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和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另外,要求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进,指导企业整改问题隐患。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危化品生产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少。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典型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法治意识不强、安全基础薄弱、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近日,上海石化烯烃部2号乙烯老区在检修开车准备过程中,裂解炉区域原料管线发生闪爆,造成8人烧伤。而今年以来,江苏南京扬子石化橡胶公司化工装置、芳烃厂也陆续发生了爆燃起火。

  在巴斯夫大中华区前高级经理雷平妹看来,目前我国许多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不到位。“暗查暗访时这些问题被暴露出来,但平时,这些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是‘常见’现象。特别是中小型的化工企业,他们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看不到安全投入带来的经济价值,也不会高瞻远瞩地考虑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侥幸心理,中小企业普遍对安全生产认知不够。”

  “内部驱动”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形成

  针对危化品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年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此后,国务院安委会在去年4月又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旨在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

  “安全督察工作确实能发现很多问题,对督促企业提高安全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要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企业的整个安全管理系统是存在明显漏洞的,否则,只根据条条框框‘就点谈点’是做不好安全工作的。”雷平妹坦言。

  “很多大型企业也有类似问题,很多都是集团总部或政府部门发文列示了各项标准,要求下面的企业去落实,但没有人告诉企业该怎么做,他们只看结果,把最核心的一步省掉了。”雷平妹进一步表示,“很多企业没有一个成型的、根植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

  北京歆迪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政府从监管层面按法律法规进行监管,这是政府的职责。但监管永远只是外力,如果企业不真正承担这个主体责任,不能形成自己内部驱动的话,安全就难以保证。另外,目前我国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还跟不上,不能自己真正把问题找出来,素质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