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是时候整治逃税油品了(评论)

■本报评论员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17日   第 01 版)

  在高度重视数据统计的油气领域,竟然存在每年近1亿吨成品油游离于官方统计和税收监管之外的事情,这着实令人意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关键“参考系”,成品油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合法合规运行,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愈演愈烈的成品油逃税问题,必须引起行业企业,尤其是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成品油消费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正式确立以来,历经多次改革、调整,逐步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税费体制和价格机制。征收消费税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政府收费行为,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同时引导节约利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石油消费需求,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发展。世界大部分国家也均对成品油征收不同程度的消费税,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70%的我国来说,成品油消费税显得尤为必要。各国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成品油消费税对于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具有巨大调节作用。换言之,目前我们应该讨论的,不是成品油消费税该不该征收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合理征收的问题。

  我国每年成品油消费量达3—4亿吨,涉及的消费税规模巨大。征收工作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巨额税收流失,也将直接影响消费税的市场调节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但现如今,在利益驱动下,一些生产企业甘愿冒险,利用变名、无票、变票、票油分离、调合油等多种手段,与国家税务部门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每年上千亿元的逃税规模,意味着涉事企业已成为税收领域的“硕鼠”;“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份额,更是凸显了逃税问题的严重性。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事实上,偷逃消费税在成品油市场早已是“潜规则”。“要不要票?”简单4个字背后,隐藏着买卖双方长期形成的“心知肚明”。客观来讲,以往偷逃成品油消费税行为数量相对有限,并未形成大的气候。但近年来逃税油品资源量越来越大,在造成国家财政巨额流失的同时,严重违背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精神、损害了守法企业的公正合法利益。成品油逃税这颗“毒瘤”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而治顽疾必须用重典。

  逃税成品油之所以市场份额陡增,一大诱因是偷逃掉消费税能够带来巨大价格优势。尤其对消费柴油的大货车、工地机械等耗油大户来讲,加满一箱1000升的柴油箱,能省下1000—2000块钱,加10次能省下1—2万块钱,何乐而不为?

  从短期和局部来看,低油价对于消费者来讲无疑是好事,但需要理性认识到,从长远和整体来看,逃税成品油引发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最终将会给整个产业和全体消费者带来巨大伤害。在低价“问题油”的冲击下,正规经营的加油站市场份额将加速流失,并在市场中形成恶性循环:为保住市场份额,加油站被迫采购“不合规”的油品;正规炼厂产品市场份额被侵占,只能降低加工量甚至停产……

  由此观之,逃税苗头必须尽快掐灭。成品油市场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护航,逃税破坏的不只是税收资金,更是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生态。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应再让逃税成品油放任自流。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是时候出重拳整治逃税成品油了。

  可喜的是,就在5月1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文件,将进口相关调油组分纳入成品油消费税征收范围,彻底堵住了进口端的逃税漏洞,这为逃税成品油治理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