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油气·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整治黑加油站要出实拳(言论)

■别凡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10日   第 13 版)

  近日,河南濮阳、新乡、安阳,河北邯郸,山东菏泽、济宁、泰安、聊城联合签订了《豫鲁冀三省八市规范成品油市场打击黑加油站点协作联席会议协议书》,三省八市协同打击黑加油站点、开展跨省联防联控的全国首个成品油市场治理跨区域合作机制正式形成,再次将黑加油站治理的话题推到台前。

  说起黑加油站,似乎总是与“死灰复燃”“屡禁不止”一类词语相关。它们投入小、技术门槛低、收益高,不法分子购置一两个一千升左右的塑料罐加上一台小加油机即可“开业”,通常开设在隐蔽偏僻处不易被发现。还常常通过赊销、送油上门、沿路兜售、应约卖油等方式揽客。对于劣迹斑斑的黑加油站,相关部门长期保持高压政策,但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黑加油站的危害自不必多说,其各类设施多不符合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多是无证上岗,没有经过正规安全培训,埋下安全隐患;油品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对车辆发动机损伤较大;极少按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导致劣质油在储存、接卸、加油过程中尾气任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然而,相关部门持续打击黑加油站,为何却年年打,年年有?

  一方面,黑加油站之所以能够大量存在,或在被取缔后“死而复生”,与成品油无序流入市场关系很大。根据相关规定,从油库中提油进行油品交易的企业,必须有成品油经营许可,否则,成品油批发企业不得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的成品油。但在很多地炼企业集中的地区,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油库,难免存在“不看资质看钞票”的见利忘义者,给黑加油站的生存提供了“温床”。

  另一方面,在对黑加油站的治理中,“运动式”的监管多,“常态化”的监管少,严打“一阵风”,当时可能有效,但却很难有持续性效果,稍有松懈,不法分子便在利益驱使下再次铤而走险。而部分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也是黑加油站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2019年,上海市就曾因有关部门对黑加油站点打击取缔工作重视不够、推动不力,导致黑加油站点在一些柴油货车集中营运区域内普遍存在,大量不合格柴油充斥市场而被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通报。更有甚者,部分地方管理部门个别人员充当黑加油站“保护伞”,严打期间通风报信,让黑加油站有了“打游击”的资本。

  可见,有效取缔黑加油站还需进一步强化监管。不仅要将已有的监管办法真正落到实处,改变“运动式”监管模式,推动监管执法常态化,还要从黑加油站的全产业链上加强管理,切断“黑油源”,破除“保护伞”,让黑加油站失去存在基础。

  另一方面,建设正规加油站手续复杂,部分偏远山区、乡镇没有正规加油站点,也给“黑加油站”提供了市场。因此,合理规划,完善正规加油站布局,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就近加油,也是压缩黑加油站市场的重要措施。

  交通用能升级是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重要一极,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即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劣质成品油与黑加油站长期共生,极有可能成为交通用能升级的“绊脚石”。推动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维护成品油市场有序健康运行,让黑加油站不再是“打不死的小强”必须出重拳、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