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基于“虚拟电厂”实现削峰填谷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10日   第 23 版)

  本报讯 记者韩逸飞报道: 日前,国家电网在上海开展国内首次基于虚拟电厂技术的电力需求响应行动,通过对用电侧的精准管控,实现智慧减碳。

  上海电网是典型的超大城市电网,白天和夜晚的用电负荷峰谷差较大,这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一定挑战。有别于传统的有序用电和“刚性”调控负荷,电力需求响应手段突出“柔性”。即通过引导用户主动地在电网高峰时段削减用电负荷,或者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负荷,从而对电力负荷进行再平衡,解决电力供需矛盾问题。

  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下午2点是上海城市用电的高峰时段。在一栋写字楼里,在不影响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其中几台空调主机和水泵临时关闭,部分电梯暂停,就连地下车库的照明也部分熄灭。这并不是停电,而是上海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精准地将当时没有使用的电力设施有序暂停,进行“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行动。

  所谓虚拟电厂,就是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外的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对用电侧进行精准管控,把可以节约出来的用电停下来,腾出负荷空间给需要的地方。

  仅这一栋楼,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用电的情况下,一次性就腾出了500千瓦的负荷。同一时间,包括工业企业、商业写字楼、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在内的11536家电力用户参与行动。聚沙成塔,腾出来的负荷达到15万千瓦,成为一个虚拟的发电厂。

  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郑庆荣介绍说:“这相当于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了一台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这些电可以为我们的3000多辆电动车充电一次,最大减少碳排放40吨。”

  据了解,“虚拟电厂”响应自动、控制精准,机组特性曲线可模拟常规发电机组,负荷调节的颗粒度更为精细,与承载基荷调节功能的工业等类型负荷组合后,让整体响应曲线更为精准的满足了电网运行调节需求。

  依托在全国率先建立的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平台,国网上海电力深层连接和精准接入客户用能设备,实现对闲散的、碎片化的负荷的聚合、交易和调配,从而达到资源聚合和协调优化的目的。

  “虚拟电厂”不仅可以在用电高峰时段削峰,还可以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填谷,通过多用电来消纳夜间发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

  5月6日凌晨1点开始,浦东的某座公交车充电站里,150台智能充电桩同时开启集中充电,旁边的商务楼里,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开始制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有12837家电力用户参与了“虚拟电厂”响应行动,最大填谷负荷达到了50万千瓦。按照碳排放折算,可以减少碳排放400吨以上。

  不仅如此,此次“虚拟电厂”响应行动,还在上海临港工业区,尝试通过电网的精细化调节,优先消纳周边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实现一定区域内用电负荷的自平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处副处长肖明卫表示,目前上海的“虚拟电厂”已经初具成效,初步建成了将近100万千瓦的能力,这样就把分散的资源集中成了电网可用的珍贵的用电负荷资源。

  “‘虚拟电厂’的需求侧响应,对于整个能源的安全保障和效率提升,能够提供非常多的支持,支撑绿色转型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环境所所长张瀚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