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能源·市场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走进特变电工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现场——

“农光互补”助丰收 清洁低碳效率高

■本报记者 赵紫原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03日   第 10 版)

  河北衡水市以南约30多公里处,冀州12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暨农业示范园区内,一排排向阳而生的“蓝色向日葵”——光伏板一望无际。走进细看,桩基地面以上两米多高,光伏板下的嫩芽刚刚破土。上面发电、下面种植,一地两用、相得益彰。

  4月28日,河北省冀州区政府举办的“践行双碳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仪式上,由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1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运行,农光互补示范园被授予“衡水市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称号。该项目占地3000多亩,去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合规建设 低碳减排

  河北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去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光伏复合项目用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可以使用除永久农田之外的农用地进行光伏复合项目的开发建设,包括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项目。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闫世峰告诉记者,作为项目建设方,严格按照河北省文件规范建设,保证地不能荒、光不能挡。因此,项目组件最低沿高于地面2.5米,桩基列间距大于4米、行间距大于6.5米。

  西北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邹志荣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各地都在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同时布局能源消费高效化。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最大特点是,能源与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据了解,该项目探索打造“光伏 + 农业 + 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让光伏项目与自然环境实现友好协同。项目建成后,电站年均发电量约1.6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1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6.15万吨、二氧化硫439.6吨、氮氧化物607.4吨。 

  助农增收 振兴乡村

  近些年来,我国推广的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新业态,为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成功实践。

  冀州区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程洪岐认为,农业光互补项目可最大程度提高光能利用率。“一是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一是利用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生物能,从而达到‘1+1>2’的作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农光互补项目前景良好。”

  蓝色的光伏板铺就了冀州“绿色”致富路。程洪岐告诉记者:“夏秋时节,光伏板下油菜花、高粱等农作物,百亩灵芝等各色中草药材,齐获丰收、美不胜收。该项目不仅没有改变土地农用性质,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再就业。”

  种植品种如何选择?程洪岐表示,架起光伏板后,土地的温度、光照、湿度和风速都发生变化。光伏需日照,药材喜阴凉,进而研究推广节水种植模式,让单位面积的土地实现最大产出。项目探索百亩灵芝菌类示范棚和射干等5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逐渐形成功能农业、牧养结合、生态养殖及中草药种植四大产业。

  市民的“菜篮子”和农民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由此构建起了“ 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综合效益叠加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