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胜利何以打造百年胜利

——写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

■朱向前 史忠华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4月19日   第 03 版)

  九曲黄河,万里奔腾,从这里汇入大海。上世纪六十年代胜利油田所在的黄河入海口,还是一片荒凉贫瘠的盐碱地,今天一座现代化重要石油工业基地在这里崛起,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国家石油战略中交出圆满答卷。

  数字为证。从1961年4月16日发现至今,60年来,胜利油田共发现油气田81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2.5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1/5,为共和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站在新起点,胜利再出发,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的愿景目标。历经一个甲子的起伏,是什么又让60岁的胜利坚定打造百年胜利的决心,底气何在?

  科技支撑

  “挑战禁区” “挑战极限”“挑战未来”

  “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七零八落,对不起来”。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之难世界公认,囊括了世界2/3以上的油藏类型。

  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在地下的潜伏山,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1978年,胜利油田发现了渤海湾盆地第一个褶皱型潜山油藏,并发现桩西油田。此后,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理论和技术上无法突破,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近10年来未有较大进展,被视为禁区。

  2017年,埕北313井在下古生界获得日产300多吨的高产工业油流,并相继发现千万吨级储量。

  胜利油田首席专家、油气勘探管理中心经理刘惠民说,按照一般规律是在高部位找油,但潜山的突破,恰恰是在低部位发现了规模储量。这一方面体现的是科研人员敢于解放思想,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是理论技术创新的保障支撑。

  面对复杂多样的油藏类型,胜利人不断挑战开发极限,助力油田效益稳产。开发了60年,胜利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含水高达92%以上,100方的采出液中,油还不到10方。有人笑称:胜利油田水淹油层,先是“过脚背”“过腰间”,现在几乎淹到了“脖颈”。

  胜利人始终坚定“老油田不老”的信心和决心,拿起“放大镜”“绣花针”,对茫茫地下进行再认识、再刻画,创新形成了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理论。配套水驱开发技术,使得水驱开发年产量稳定在1650万吨以上,约占油田总产量70%以上。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这些胜利人自己创造的理论,让整个渤海湾的勘探之路越走越宽;创新的居于世界前沿的陆相水驱剩余油富集理论、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国内领先的滚动勘探开发、高含水油田水驱提高采收率等配套技术,支撑了油田增产稳产。

  功到自然成。自发现以来,胜利油田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3000万吨以上,连续20年年均产量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12.5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1/5,创出了老油田持续稳产的奇迹。

  目前,胜利油田已开发的40多亿吨地质储量中,采收率小于20%的有14亿多吨,虽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却是潜力所在。“采收率若提高10个百分点,可支撑2340万吨稳产大约20年。” 油田首席专家束青林说,把潜力变成生产力,关键在创新驱动。

  放眼未来,攻关压驱技术,破解不同类型油藏开发难题;深化中高渗油藏水驱开发技术,为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支撑;推广化学驱技术,为“十四五”末化学驱年增油150万吨提供保障。一批新兴储备技术,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底气更足。

  管理创新

  一切以效益为导向

  “现在干啥都得算算账,看看能创造多少价值。虽然操心受累比过去多了,但是为单位创造效益多了,个人挣的绩效也多了,干起活来带劲!”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管理九区注采902站员工孙宝法兴奋地说。

  2019年,孙宝法所在的注采站实行绩效考核,他和同事一起承担起垦761计量站11口油井的经营管理工作,不再像过去一样“安排啥就干啥”,而是变成了经营管理者,站上效益好坏都跟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在油田干了几十年的孙宝法没想到,他会以这种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他觉得很值得,因为有时一个月可以拿到过去相当于3个人的绩效工资。

  算清效益账、多干效益活、多产效益油。一个老油田,从过去以产量论英雄到现在以效益论英雄,一切向价值创造聚焦,迎来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油公司的深刻嬗变。

  为使效益最大化,胜利人不断探索各种机制,建立“经营绩效+管理绩效+党建质量”考核体系,配套完善全新的“1+2+2”绩效考核办法,彻底打破“人均奖励”的概念,建立“完成基本目标保基本薪酬、多创效益挣绩效工资”的正向激励机制,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油田效益上去了,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胜利油田有效资源接替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东部老区进入精细勘探开发阶段。胜利人意识到,对于地质条件极复杂、潜力较大地区,只有实施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才能高效地把油拿出来。

  罗家地区是“一体化”勘探开发的典范。该地区勘探发现早、认识程度高、规模储量大,但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产能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3300万吨预测储量无法实现升级。实施“一体化”后,仅用10个月时间就完成预测储量升级与建产,节省钻井投资约2600万元,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770万吨,预计新建产能11万吨,创造了东部成熟探区规模增储建产新速度。“一体化”就像一把钥匙,为老油田未动用储量开发打开了一扇门。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栓文说,“一体化”就是消除壁垒,把勘探开发工程当成一盘棋,实现相互推进、相互配合,提高工作质量效益。

  如今,诸如“一体化”、“一盘棋”、“一条心”这些模式,早已渗透到胜利生产的方方面面。通过相互推进、相互配合、高效互动,胜利油田整体运营效能不断提升,油田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连续4年效益稳产2340万吨,2020年三级储量任务超额完成……

  改革增效

  永葆活力的源泉

  从诞生之日起,改革就被植入胜利油田成长的基因。

  1978年,胜利油田应改革而动,主动承担起改革“试验田”职责,率先实行产量包干,原油产量一路高歌猛进,接连突破2000万吨、3000万吨大关,创造了3350万吨历史巅峰,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工业基地。

  1988年,中国进入以市场化为特征的改革探索阶段。胜利油田对多年来会战型组织体系进行变革重塑,实行主辅分离,组建勘探、开发、产能建设等专业市场,培育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

  改革是因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社会负担重,经营运行效率、企业管理效能、资源资产配置效率亟待提升……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低油价,让老油田高油价时期掩盖的问题和矛盾水落石出。

  改革不止,发展不停。胜利人敢闯敢试,从2017年开始,油田长期形成的“油田—采油厂—采油矿—采油队”的四级管理模式被打破,建立起“油田—采油厂—采油管理区”三级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油田16家油气开发单位484个采油矿、队调整为115个采油管理区。管理区作为油藏经营独立核算单元,从“店小二”成为“大掌柜”,对油气生产存量业务拥有七项经营优化权。由此带来的是,主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8%。

  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效活力,胜利人清楚地认识到,胜利稳产要靠科技,而永葆活力要靠改革。原油产量包干试点、油公司建设、“一体化”管理、老区新化工程……一项项改革举措勾勒出胜利油田管理创新的轨迹。

  每一次踏准节拍的改革,让胜利人尝到了甜头。也正是改革,让一个老油田不断迸发出新活力。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始终稳定在2340万吨以上。   

  继“十三五”保持原油产量硬稳定后,胜利油田再次明确了“十四五”2340万吨效益稳产目标。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孔凡群说:“规模效益稳产和成本竞争优势,是引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也是油田的核心价值所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必须坚持价值引领、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