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能源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利集团:“迟到”的扩产

■本报记者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3月29日   第 20 版)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利集团”)近日宣布扩产计划,其全资子公司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晖光伏”)与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称“泗阳经开区”)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就腾晖光伏在泗阳经济开发区拟分期投资建设5吉瓦光伏电池片+5吉瓦光伏组件项目达成协议。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国内光伏企业纷纷推出新一轮投资扩产计划,中利集团无疑是一个“迟到者”。在2020年巨亏逾28亿元的情况下,中利集团打出的“扩产牌”胜算几何?

  

  组件技术迭代落后

  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当年全年,中利集团实现营收90.09亿元,同比下滑23.81%;净利润亏损28.49亿元,同比下滑5315%。

  对于业绩的大幅变动,中利集团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及子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预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13.63亿元。其中,因“光伏制造为顺应单晶电池及大尺寸组件高效产能迭代的市场趋势,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公司“预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67亿元”,主要为156—157尺寸的电池片和组件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光伏产品尺寸升级进程不断提速,上述尺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156.75尺寸产品的市占率已从2019年的逾50%跌至2020年的25%以下,预计今年将进一步降低;市场主流组件功率已经从2016年的250瓦上升至2020年的450瓦以上,头部企业组件功率甚至早已超过600瓦。

  而中利集团官方网站上的主打产品仍是156—157尺寸的电池片,组件功率最高也不过270—310瓦。虽然在2020年半年报中,中利集团称“发布590瓦麒麟高效组件”,但并未披露该产品的具体出货量。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利集团刚刚宣布的宿迁5吉瓦电池片、5吉瓦组件项目将全部采用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制造(210大尺寸高效电池片及组件)工艺技术。而210大尺寸电池片及组件正是近年来在光伏行业创新迭代的新产物。

  中利集团称,腾晖光伏将投资5亿元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生产大尺寸高效电池组件”。

  据企查查信息,3月19日,沛县腾晖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正是由腾晖光伏出资5亿元设立。这是否是上述项目的实施主体,对于光伏制造端业务的未来发展,中利集团又有何规划?为此,记者致电中利集团董秘办和腾晖光伏,但均未获回复。

  扶贫项目拖垮业绩

  此外,因受国家不再下达新的光伏扶贫指标及回款不达预期等影响,中利集团光伏扶贫电站预计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1.57亿元;存量商业电站受光伏补贴退坡机制等因素影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6亿元。

  截至2020年6月底,中利集团光伏板块应收账款为34.34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0.73%,其中商业电站和扶贫电站应收款余额为21.04亿元,且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

  2017年,中利集团切入光伏扶贫电站领域,扶贫项目助力其营收快速增长。彼时,踌躇满志的中利集团表示,公司光伏电站业务以光伏扶贫电站开发建设为主,是电站业务利润贡献的重点。这一模式改善了以往受制于集中式电站建设指标分配、商务转让谈判耗时、应收款回收延期等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而导致业绩确认波动的情况。

  然而,现实并不如其所愿。2017年和2018年,中利集团的应收账款分别为95.36亿元和93.76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49.11%和56.06%,一度引来深交所问询。

  中利集团表示,公司扶贫项目垫资和回款不同步是产生大额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2017—2018年,中利集团光伏扶贫项目营收分别为25.82亿元和36.65亿元,该业务应收账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从83.64%快速上升至117.84%,而当年回款比例分别为24%和33%。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曾出现这一问题的并非只有中利集团一家。2018年以前,光伏扶贫项目基本上是以企业垫资先行建设,资产移交后再向企业还款的模式进行。“但这一模式也容易让实力并不雄厚的民企陷入资金枯竭的流动性危机中。”

  2018年3月底,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虽然此后中利集团缩减了对扶贫项目的投入,但受此影响,其光伏扶贫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大部分回款速度未达预期。

  搁浅的非公开发行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除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外,中利集团的经营形势也不乐观。

  截至2020年9月底,中利集团短期借款38.51亿元,长期借款6.63亿元,负债合计114.4亿元,负债率68.24%。此外,中利集团还有96.07亿元的资产受限,主要是为融资提供质押而形成的。截至2020年9月底,中利集团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了2.37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1.36%,占公司总股本的27.18%。

  由于资金限制,2020年上半年中利集团产能无法达产,组件出货量仅为539.43兆瓦,尚不足吉瓦级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31.51%。

  在此背景下,中利集团试图改变EPC业务模式。在2020年半年报中,中利集团表示,针对光伏电站建设业务经营,公司采取全程参与电站开发建设,最终将电站交付出售给电站运营商等最终客户的模式。

  但随着补贴逐年退坡,加之受部分电站转为平价项目及补贴延迟发放等因素影响,中利集团电站出让价格也远不及预期,贬值严重,甚至商业电站未能批量转让,致使公司光伏板块整体业绩受挫。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中利集团拟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15.75亿元,拟投入“新建年产1吉瓦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和“1吉瓦高效TOPCon电池及组件技术改造项目”。然而,同年年底,中利集团突然称,因上述两种技术路线量产转换效率均出现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技术路线竞争预计短期内难有明确结果,终止该事项。

  而在大尺寸技术路线上,中利集团表现得更为坚定。今年2月初,中利集团公告,公司在山东淄博临淄经济开发区建设的5吉瓦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产品近日下线。上述宿迁5吉瓦电池片、5吉瓦组件项目预计也将于7月建成投产。

  后疫情时代,洗牌或将成为光伏产业的又一个主旋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指出,疫情将加速光伏行业整合。先进的产能必将对落后的产能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不具备成本和效率优势的产能会逐渐退出,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中利集团能否赶上此次技术迭代的班车?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