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能源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纠纷不断、业绩增长乏力、锂电池业务剥离不顺畅等问题集中爆发——

ST尤夫麻烦接踵而至

■本报记者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3月15日   第 20 版)

  3月10日,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尤夫”“被告”)公告称,公司被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行(下称“中信银行湖州分行”、“原告”)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去年6月22日,双方签署了《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合同》,中信银行湖州分行向ST尤夫发放贷款7500万元,因后者涉及诉讼及他行违约等情形,前者依照合同约定单方面向被告宣布债务提前到期。但因ST尤夫未能如期清偿,中信银行湖州分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该诉讼还涉及双方签署的两份《最高额抵押合同》。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ST尤夫的处境堪忧,不仅面临诸多借贷诉讼,其主要银行账户还处于冻结状态,且公司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占公司总股份的27.79%。雪上加霜的是,ST尤夫业绩也是每况愈下,为改善窘境,不惜抛售锂电池业务主要全资子公司,但进展并不顺利。

  

  纠纷频现

  上述两份《最高额抵押合同》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由ST尤夫和中信银行湖州分行签订,ST尤夫以其部分机器设备为中信银行湖州分行在授信协议项下对ST尤夫所享有的债权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约定的担保额度分别为2.12亿元和2297.25万元,抵押期限分别至2022年6月和2023年6月,均已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同时,上述《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约定,中信银行湖州分行向ST尤夫发放贷款7500万元,贷款期限为一年。

  在诉讼请求中,中信银行湖州分行“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立即返还原告债务本金人民币7500万元及欠息”,同时请求“原告对被告抵押的机器设备享有抵押权,原告有权依法处分抵押物并就处分所得款在抵押担保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权”,“判令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目前该诉讼正在审理中。

  自2018年起,ST尤先后经历了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民间借贷诉讼、内控机制失效、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7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和退市风险警示等事项,资金困境凸显。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6月,ST尤夫共涉及78项诉讼,合计涉及金额41.34亿元,合计被执行金额6.19亿元。其中12项是借贷款合同,ST尤夫均为被告,合计涉及金额12.3亿元。

  诸多诉讼给ST尤夫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来看,ST尤夫目前财务也压力不小。截至2020年9月,ST尤夫的总资产为57.74亿元,净资产6.75亿元,货币资金2.39亿元;短期借款16.23亿元,长期借款13.17亿元,负债合计50.98亿元。

  ST尤夫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据业绩预告,2020年全年,ST尤夫净利润亏损6.5—7.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5.7—7亿元。

  ST尤夫称,公司拟对相关诉讼产生的违约金、相应利息及诉讼费计提约6224万元,拟对相关表内借款计提违约金及罚息约2.78亿元,拟计提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7635万元。

  难看的业绩

  对于2020年业绩亏损,ST尤夫表示,受行业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原油价格下跌、汇率波动及海运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涤纶工业丝板块营收和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净利润较上年同比下降。

  据了解,ST尤夫原主业为涤纶工业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11月和2017年12月,ST尤夫分别斥资10.1亿元和10.8亿元完成收购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智航新能源”)的51%股权和49%股权,外延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从而形成双主业结构模式。

  虽然在2017年,智航新能源为ST尤夫贡献了11.47亿元的收入,占当期锂电池行业总营收的七成以上,锂电池行业占比也迅速提至31.77%,但智航新能源的加入也促使ST尤夫应收账款大幅提升。当年底,ST尤夫应收账款合计14.8亿元,较年初增加124.08%,主要是新能源板块销售大幅增加所致。

  ST尤夫曾表示,若智航新能源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智航新能源将面临因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公司将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加速资金回收。

  在2018年一系列“糟心事”下,智航新能源没能为ST尤夫带来惊喜。2018年全年,ST尤夫对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商誉及其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清查和资产减值测试后,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9亿元,其中智航新能源商誉约4亿元、应收账款约5亿元。

  此后,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智航新能源产销同比下降,开工率不足,收入下降并出现亏损。2018—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智航新能源净利润亏损7.38亿元、2.28亿元和1458.4万元。锂电池业务收入占比也下滑至不到10%。

  “智航新能源的主要问题就是‘三角债’,我们客户没钱付,我们也没钱付供应商。”ST尤夫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ST尤夫涉及的78项诉讼中,57项和智航新能源有关。其中,50项是买卖合同纠纷,合计涉及金额22.34亿元;智航新能源为被告诉讼34项,合计涉及金额15亿元;智航新能源为原告诉讼16项,合计涉及金额7.34亿元。

  资产剥离难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由来已久。

  2019年,众泰汽车的经营危机导致无法支付比克动力账款,由此殃及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容百科技、杭可科技也曾为此计提亿元坏账。ST尤夫的诉讼又一次将行业困境暴露在大众面前。

  但ST尤夫面临的还有借贷纠纷。在大额应付账款、大量诉讼和业绩亏损的情况下,ST尤夫2020年3月决定出售智航新能源。奈何这笔交易进行的也不顺利。

  2020年3月,ST尤夫与江苏瑞鸿锂业有限公司(下称“瑞鸿锂业”)、智航新能源以及周发章等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智航新能源65%的股权以4.7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瑞鸿锂业。

  然而,根据2020年9月底披露的最新公告,瑞鸿锂业累计收到瑞鸿锂业支付的股权转让款1000 万元,瑞鸿锂业因资金筹措不及预期,未能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及时支付股权转让款。

  即便如此,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剥离智航新能源的态度坚决。公司正在督促受让方加大付款力度、增加足额资产抵押担保等措施以确保交易的顺利完成,目前正在沟通协商中。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和2017年,ST尤夫正是从周发章等手中购买智航新能源的全部股权。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ST尤夫控股股东湖州尤夫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尤夫控股”)还存在司法轮候冻结的情形。截至2020年12月底,尤夫控股所持ST尤夫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占公司总股份的27.79%。这意味着,如果上述股份后续被强制平仓、被冻结及轮候冻结的股份被司法处置等导致其拥有的表决权比例有所变动,则可能导致ST尤夫实控权发生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