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提交的6条建议,都以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为核心展开。”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认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没有达到预期规模,产业还不够成熟,需要政策继续支持。”他提出“将生物质能纳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范畴,充分激发生物质能价值”,建议产业政策要处理好生物质能社会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充分体现生物质能的环保、民生和公共服务等社会价值。
区别于单纯的能源工程,生物质能是一项环保民生工程、“三农”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工程。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也曾建议:“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实施过程中,将生物质能纳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范畴。”
突出环境与社会价值
李寅指出:“生物质能的环境与社会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生物质能非电利用领域没有建立生物质能社会价值普遍补偿机制。这也是导致生物质能非电利用没有形成规模、发展速度严重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生物质能应首先考虑其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属性,其次才是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认为,“相比生物质能的能源属性,其环境属性更强,所以我建议能否将生物质能纳入首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物质能作为生态产品来对待,这样更利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张大勇看来,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意见的顶层设计,将让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迎来更大发展。“‘30·60’双碳目标更多与生态环境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能够提升生物质能产业的环境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若将生物质纳入,产业或迎来第二个发展‘窗口期’。”
在“补贴退坡”时重拾信心
有业内人士指出,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并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如果单纯强调生物质能的能源属性,那么它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大潮中没有任何成本优势。所以,生物质能的环保、民生等社会属性不可忽视。”
“将生物质能纳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范畴,能够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我国越来越重视生物质能的社会价值了。届时,将会吸引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张大勇指出。
据记者了解,在生物质电价补贴退坡的大趋势下,社会资本作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重要投资主体,目前对生物质能源产业投资持观望态度。“在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将生物质能纳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会让更多社会资本重新对生物质能产业未来充满信心。”张大勇说。
“生物质的定位,首先是民生和环保工程,其次才是能源工程,这是生物质能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的关键。”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可再生能源面临补贴退坡或告别补贴,但生物质能区别于单纯的能源工程,希望行业内外都能够树立支持它发展的信心。”
让政策更好发挥导向作用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建议,“产业政策需处理好生物质能的社会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在生物质能产业政策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生物质能的环保、民生和公共服务等社会价值,这是生物质政策框架的核心和灵魂。”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可以参考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的商业模式。在废弃物处理端支付合理处理费,在后端废弃物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变成商品后,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按照市场规律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张大勇建议,将“污染者付费,处理者收益”环境治理理念融入到生物质能产业支持政策中。在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环节中向处理者支付废弃物处理费,以充分体现生物质能的环境和社会价值。而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费用,则统一纳入当地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于地方财政支出确实有困难的地区,可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生物质能发展中,环境属性以及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张大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