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油气·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推动内河LNG应用是“气化长江”的重要战略手段,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面临建设及运营等问题

内河LNG应用难题待解(热点解读)

■本报记者 李玲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13 版)

  近日,招商局集团南京长江油运有限公司(下称“南京油运”)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淮河能源”)在安徽芜湖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资成立我国内河第一家LNG(液化天然气)运输企业,承担芜湖LNG接收站及其他沿江、沿海LNG接收站项目的资源运输服务和LNG相关拓展服务。同时计划投资建造“1+1”艘江海型LNG运输船舶,共同推动打通LNG海进江通道,打造“气化长江”工程的标本和典范,推动和引领长江航运绿色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内河LNG接收、运输、加注等基础网络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内河LNG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2020年以来,我国关于内河LNG应用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出台。去年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共同出台的《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动船舶LNG加注站立项、建设和运营,加快形成长江干线加注能力。同年6月,交通运输部再次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完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LNG加注码头等绿色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对推动内河LNG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长江航运深入应用LNG清洁能源,促进长江航运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招商局集团积极推动‘气化长江’战略落地,从装备制造、运输保障到能源使用、绿色修理,力求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圈,引领长江航运绿色智能化发展。”招商局集团交通物流业务总监宋德星指出,“此次双方的合作,贯通了长江LNG运输和加注配送业务线,为LNG进入长江内河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清洁能源海进江提供了运输保障,也使招商局集团长江水上绿色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形成了有效闭环。”

  除了此次淮河能源与南京油运的合作项目外,近期多个长江沿线LNG加注站开工建设。今年年初,镇江港高桥港区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和接收站配套码头工程开工仪式成功举行,2个1万吨级LNG动力船加注泊位开始试桩施工。据了解,该项目是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首批6个试点示范项目之一,是实施“气化长江”的桥头堡,可实现LNG储运中转,同时为过境船舶提供LNG加注服务。

  去年12月,鄂州港富地富江船用液化天然气加注站项目、宜昌港秭归港区三峡库区秭归县水运应用LNG项目码头工程项目也正式陆续开工建设,进一步为推动LNG内河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运营难题多

  事实上,自2011年开始,内河LNG动力船就在一些地区试点运行,但截至目前大多集中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和上海,并未大范围推广,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加注站点不足。

  记者此前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内河LNG动力船舶共计92艘,占全国运营LNG船舶总数的1/3,其中新建24艘、更新改造68艘。“我们2017年底就完成了92艘LNG动力船舶的新建、改建工作,到目前还是92艘,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双燃料船舶,单一的LNG动力船舶只有14艘,这两年LNG动力船舶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主任科员蒋银先向记者坦言,“一是2017年后新、改建船舶的补贴没了,二是加注站建设审批难,导致配套设施跟不上,这两个瓶颈如果不突破,水运应用LNG推广有很大难度。”

  据了解,LNG加注站建设涉及消防、住建、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各个领域法律法规都有规定,审批程序也并不特别清晰,国家层面缺少相关的明文规定,即使有的能够顺利开工建设,也因为缺乏相关手续难以进入运营。比如,江苏省已经完成基础建设的LNG加注站有10座,但因一直未能取得相关手续,特别是防洪评价、燃气经营许可等,有两座建好的还因手续问题被强行拆掉,目前省内正常运行的LNG加注站只有两座。

  因此,在多位专家看来,尽管当前多个加注站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但若不能彻底疏通从建设到运营中的堵点,LNG内河应用仍难得到较快发展。

  “从现阶段水上LNG加注站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站点审批建设难、运营难等问题是制约‘气化长江’战略实施的瓶颈,实现LNG水上供应仍须解决健全规范体系、合理规划布局水上LNG加注站和LNG资源运输三方面的问题。”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吴鹏撰文指出。

  仍需多方合力探索

  LNG作为一种较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以有效减少空气和水体污染,助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LNG为代表的清洁低碳能源在内河的推广使用更是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但眼前的堵点如何疏解,目前来看仍需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在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看来:“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合力,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多方共赢的格局。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同时完善管理。企业则要创新商业模式,一起实现船、站同步推动。”

  吴鹏指出,这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规范体系文件,另一方面要加快沿江地方港口规划修订,保证LNG加注站点总体规划布局方案实施落实,归口相关管理职能,厘清和简化行政审批,合理解决LNG水上加注站点申报、建设、运营等问题。

  纪永波说,“可以由大型港航企业、能源企业或大型物流企业形成合力,探索一些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或船的发展模式。另外LNG船舶的发展,也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希望通过LNG清洁能源的发展,带动整个内河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