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煤炭·市场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双双发声,进一步规范黄河流域新增取水、入河排污等关键问题——

黄河流域煤矿水资源保护持续收紧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16 版)

  日前,水利部印发《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干支流地表水超载13个地市、地下水超载62个县,要求暂停审批相应水源的新增取水许可,并尽快制定水资源超载治理方案。

  在近期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黄河流域生态环保形势依然严峻,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针对水资源过度开发、重点区域水污染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将加强治理,排查和规范管理入河排污口,指导沿黄九省(区)完成2015-2020年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

  两大主管部门齐发声,“保卫黄河”的紧迫性不言而喻。作为黄河流域的用水与排放大户,煤矿水资源保护问题进一步引发关注。

  水资源短缺已成最突出的矛盾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生产规模及潜力最大的区域。记者梳理发现,《通知》划分的地表水、地下水超载区分别涉及6个省(区)、4省(区)17地市,其中不少是煤炭资源富集区或主力矿区所在地。“水资源是支撑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向西部转移,规模开发进一步加剧本已脆弱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并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表示。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彭少明进一步称,目前,黄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超过80%,山西、陕西境内的多条支流出现严重断流。“包括煤炭开发带来的影响在内,流域地下水超采面积多达3.11万平方公里,超采量超过10亿立方米,进而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目前,流域大中型灌区基本处于缺水状态,沿途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受限于用水指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最突出的矛盾。”

  为缓解缺水问题,煤矿开采必须经过取水许可审批,其中水资源论证报告被视为重要依据。但据记者了解,取水影响论证仍是一大难点。“采煤取水影响机理复杂,涉及河水流量、水文地质、水位等长期观测情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地表沉陷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报告编制单位认识粗浅,论证编制的深度往往不够。既无法完整阐述取水影响,也未提出真正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给后续工作带来难题。”一位行业人士坦言,全面评价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至关重要。

  水污染治理的可靠性亟待加强

  除了取多少水,“排多少污”也需经过严格审批,即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许可。

  “我们在日常督查中发现,部分煤矿排污口设置规划得非常好,初期运行也不错,但越到后期、出水水质越不达标,导致矿区十分被动。究其原因,主要仍是煤矿自身管理不到位。”水利部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永峰直言,目前,水污染治理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刘永峰称,水环境承载能力是黄河流域煤矿入河排污口设置的要点。其中包括,落实水功能区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放总量、监测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及支流输污量等多方面工作。“由于煤矿排放量相对较多,再加上大量矿井水,可能一个煤矿的排污口就把整条河段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占全了。目前,黄河流域纳污能力较低,矿井应根据不同水质要求,采取不同处理技术工艺和措施,达到不同的用排水标准。重点是关注运行设施的长期稳定且经济可行,同时一定要考虑抗冲击负荷,预留提标改造空间。”

  另据了解,部分煤矿采空区被地下水或地表水充满,由此形成的老窑积水也会带来污染。“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不可逆转,地下水系统难以恢复。即使煤矿关闭,后期仍有大量地下水涌入矿井。长此以往,老窑水外溢情况越来越多。”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党晋华称,这些水的水质较差,多呈现高铁、高锰、高硫酸根等特点,长期外排将对河道、土壤等环境影响极大。“但目前,其影响范围、成因、污染机理等底数依然不清,治理技术和模式也亟待加强。”

  矿井水资源利用长期缺乏重视

  一边是水资源短缺,一边却存在大量有用的资源长期被忽视。“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煤矿含水层保护。实际上,矿井水高效利用也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顾大钊称。

  顾大钊指出,吨煤开发产生的矿井水量约2立方米。目前,每年近50亿吨矿井水未得到有效利用,相当于全国工业和民用缺水量的一半左右。“黄河流域沿途,晋陕蒙甘宁产区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占比均在70%以上,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总量的3.9%。而上述地区年产矿井水约42.8亿立方米,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2%。”

  刘永峰也称,2014-2019年,因采煤新生成的矿井水资源量高达288亿立方米,其中新增量较多的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恰恰集中在黄河缺水区域。“然而,黄河流域仍有大量矿井水无法回用,不得不外排。其中既有新建煤矿,出于缺少回用对象、缺乏相应设施、实际排水量超出预测等因素,难以综合利用矿井水;也有老矿区尚未开展综合回用规划、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或未开展提标改造、水质不能满足回用要求。”

  顾大钊提出,目前,矿井水实际利用率仅在35%左右,远低于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同时,行业仍缺乏矿井水利用区域整体规划及相关扶持政策,利用和排放标准也有待研究更新。“随着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西部矿区矿井水资源量继续增加,未来将是中长期稳定的水资源。因此,稳步提升矿井水利用率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