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1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电靓黄花滩 提升幸福感(乡村振兴)

■通讯员 杨鸿雁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1月18日   第 23 版)

  古浪县供电公司西靖供电所党员服务队检查大棚用电设备。
  杨鸿雁/摄

  隆冬时节,驱车行驶在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平整通达的水泥马路,星罗棋布的砖瓦院落,以及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和一条条熠熠生辉的电力线路,富民新村村委会雪白的墙面上写着一行鲜红的大字“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好,多亏了供电公司帮忙!”村民李应川乐呵呵地介绍。一年来,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起养殖棚和日光温室,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李应川家的养殖棚内,妻子王菊莲熟练地把食槽内羊羔吃剩下的饲草装进草筒,把食槽打扫干净,然后把新鲜饲草背进羊棚倒入槽内,40多只羊跑过来争着吃起草。李应川则来到料棚下,合上粉碎机闸刀,把一捆捆草料塞进去,没一会儿,草料就堆成了小山。

  “如今,不管是羊吃的还是牛吃的,无论多大量,闸刀一推,机器马上就能加工出来,节省的劳力从前想都不敢想。再过一个月母羊就要下羔了,明年我想争取养到80只,只有规模大了,收益才能提高,这几年羊价好,每只羊羔可以卖到800-900元,收入很可观,我要把羊养好、棚种好,把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李应川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五道沟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正在察看温室种植情况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介绍:“2007年刚开始种植温室大棚时,黄花滩上水、电、路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们产业发展缓慢。自从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一天一个样,如今啥也得用电,产业能发展到现在规模,咋说都得感谢供电部门。”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2012年以来,古浪县供电公司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目标,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电网建设和供电服务,把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网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2.35公里、0.4千伏线路87.71公里、配电变压器45台,解决了南部山区73个贫困村6.24万搬迁群众的用电问题。搬迁群众入住后,该公司及时跟进,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积极推行“台区经理制”,全方位、多渠道快速响应搬迁群众差异化用电需求,助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升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从山上到山下,我们改变的不仅是居住地点,生产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变革,以前粗放的耕作模式逐步转变为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而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种植凭的是现代化的用电设备。”谈起今后的打算,胡中山眼里满是希望,“如今搬新家、住新房、电力稳、产业兴的生活正在这片热土上逐步实现,大伙儿一年接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让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