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煤炭·市场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警惕和防止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卷化”(读者来信)

■王建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1月11日   第 16 版)

  最近,“内卷”这个学术用语很火。“内卷化”现象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

  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循环。用网友“通俗”的讲述就是:一棵成熟了的卷心菜,始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里蜷缩着,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

  我们日常工作中,有些现象也可以用“内卷化”解释。

  2014年下半年始,煤炭行业积极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号召,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时风生云起,成为职工群众练兵学技的主阵地、创新创效的好品牌。

  有的煤炭企业一开始劲头十足,在创新工作室软硬件建设上也舍得豪爽投资,但时间一长就松懈了,每逢检查验收就用各类“加水”报表、“镀金”汇报应付;在资金投入上一贯抠唆的企业,总认为创新工作室是搞形式造“风景”,为了应付,仅仅保留几间屋、几台电脑、几个牌板而已;因为研究方向不切实际、创效成果人云亦云,有的工作室资源利用率较低、研究切磋、对标交流、成果展示、推广应用等基本功能消失殆尽;更有的带头人提拔了、跳槽了、退休了,没有新“领头羊”跟进接续,致使原本基础不错、创出过鲜活经验的工作室牌子也摘了、锁也生锈了……

  煤企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旦出现这些“内卷化”,如何解决呢?

  笔者认为,首先就是注入新的资源。要解决煤企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卷化”现象,就需要持续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的。尚未建立创新工作室的新产业、新企业,鼓励选好专业带头人和重点专业,按照创建标准,推进基础性创建工作。作用发挥一般的工作室,进行督促指导和整改。存量大的单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加大考核检查力度,作用发挥不到位、日常管理不规范的,坚决予以摘牌、撤销。在企业上下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职工踊跃参与的格局,使劳模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加油站”。

  示范引领是解决煤企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卷化”现象最好的动力。根据全国总工会下发的《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今年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300家,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总数超过10万家。这就要说,劳模创新工作室要持续把创新文化土壤的厚植和职工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在创新氛围的营造和职工创新智慧的培养上下功夫。各创新工作室要扎实开展授技带徒活动,依托工作室技能培训课堂,围绕学习方法、操作窍门等内容,引导职工交流中增长技艺,在互动中共享经验。

  建立创新试错机制,煤企给工作室适当包容期。对工作室评价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比较物化,如获得多少专利、获得多少效益;另一种以软指标衡量,如培养多少技师等。但有的工作室,十几个成员辛辛苦苦大半年,可能就换来一两个上不了台面的“创新成果”,面对讥讽,工作室成员们情何以堪!“创新不是打败对手,而是与明天竞争”,企业和管理者应该摒弃短视思维,除保证创新成员物质待遇外,应有更好的措施使大家有更高的追求,包括允许失败,使一些人在几年内没出成果时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研究。

  另外,煤企要充分发挥创新成果孵化器、助推器作用,着力构建成果研发、推广、应用、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对发明人、实施人精准奖励,共享成果价值。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组织赴先进企业学习考察,开展技术展示、荣誉疗养,增强带头人的荣誉感,不断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创新热情。

  (作者供职于山东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