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油气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冬供进行时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2月28日   第 18 版)

  中石化以“战时状态”保障天然气供应

  本报讯  入冬以来,我国迎来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记者日前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所属天然气分公司及各油气田正积极筹措资源,以“战时状态”全力保障供区市场用气,供暖季向市场供应资源增加14亿方。11月1日-12月15日,中国石化已向市场供应资源79亿方,同比增长17.7%,其中供北方7省市天然气同比增长32.2%。

  千方百计筹措资源,气田全力增产稳产,加大LNG资源进口。涪陵页岩气田6口新井计划接入涪陵-王场管道,预计可增产超100万方/日;威荣气田计划投产5口新井。天然气分公司天津、青岛LNG接收站均满负荷接卸,充分利用国家管网公司和地方接收站,全力增加进口LNG资源。

  用好储气调峰设施,日最大采气量超2200万方/日。在运的文96、金坛储气库以及移交至国家管网公司的文23储气库,已采气3.8亿方。青岛、天津LNG接收站进一步提高罐存,随时应对市场需求。

  全力保障民生用气,调峰释放资源全部供应城市燃气。充分分析气象条件、市场变化及用户需求,进一步优化用气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流向。协调部分调峰用户调整用气需求,将有序释放调峰资源。

  全员发动保障供应,确保供区市场安全稳定用气。天然气分公司及各油气田干部员工迅速行动起来,能上一线的都上一线,紧贴市场开展调研,了解掌握市场和用户需求;强化服务意识,聚焦保供重点,合理调配资源;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管道、储气库、接收站等储运设施安全平稳运行。

  据悉,在今年新的保供运行机制下,中国石化与国家管网、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兄弟单位密切配合,在资源、设施、市场等上中下游衔接流畅,供暖季将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资源配置作用,全力增加供应,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吴莉)

  

  苏里格南项目年产气量破30亿方

  本报讯  截至12月22日,长庆油田苏里格南对外合作项目天然气年产量突破30亿立方米,成为长庆油田天然气供应主力军,为冬季保供夯实“底气”。这标志着中国石油陆上首个由中方担任作业者的对外合作项目,在动用3/4开发面积后,全面实现开发方案设计指标。

  215名中外员工管理着近800口气井,单井日产量近1.3万立方米。与同类型致密气田相比,单井日产量高出约46%,用工总量少60%,千立方米气完全成本低13%。

  从第一口井开钻到建成30亿立方米产能,10年来,苏里格南项目充分利用技术动能形成五大类38项主体开发技术。地质研究方面,运用三维地震、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持续加强动静气井参数对比,使河道砂体最终预测符合率由最初的60%提高到目前的82%。投产气井中,无阻流量超百万立方米的气井达18口。产建方面,苏里格南项目率先探索形成了“工厂化+小井眼”的开发关键配套技术,将井眼尺寸由8寸半减小到6寸,形成了一套双钻机作业、定向平移搬迁、流水线批量作业的“工厂化”钻完井模式,平均建井周期由最初的52天缩短至现在的不足20天,单井钻井液用量平均减少35%。

  苏里格南项目坚持“开发评价、管网集输、地下地上、投资效益一体化”管理,创新实施棋盘式大井丛布井开发。地面集约化使苏里格南项目井场气层覆盖面积较同类单位增加60%以上,征地面积和集气站建设数量均减少80%。

  苏里格南项目充分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积极创建智慧气田。通过全区块一体化管理、统筹调度,实现远程可视监控、气井自动开关、气阀远程截断、智能注醇、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为气田管理无人值守创造了条件,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武尚品 郑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