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化石燃料年减产6%
才能实现温控目标
本报讯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手多家环境研究机构共同发布《2020年生产差距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要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全球每年必须将化石燃料的产量削减6%。
据了解,《2020年生产差距报告》由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海外发展研究所,E3G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来自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数十名研究者参与了研究。
该报告主要研究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要求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与各国计划产量之间的差距。报告计算发现,两者间的差距依然很大,2030年前,全球各国的化石燃料计划产量,是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要求产量的两倍。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主任迈克尔·拉萨鲁斯指出:“研究非常清晰地表明,如果各国维持当前的化石燃料生产水平,我们将面临严重的气候问题,更何况各国还在计划增加化石燃料产量。”
根据该报告,为实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全球在2020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必须分别削减11%、4%和3%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产量的确有所下降,但是,鉴于多国在疫情前已经制定了增产计划,加上疫情后所采取的刺激措施,未来全球化石燃料的实际产量与实现温控目标的需求将相差甚远,这可能造成严重的气候影响。
报告显示,发达国家中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化石燃料生产大国仍在扩大化石燃料供应。
对此,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可持续能源供应主任依维塔·杰拉辛查克表示:“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遭受冲击、石油价格暴跌,许多化石燃料依赖型地区的脆弱性再次凸显。他们摆脱这一陷阱的唯一途径是淘汰化石燃料,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然而,许多国家却持续加码化石燃料生产,造成上述地区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各国应将复苏资金用于经济多元化发展和清洁能源转型,以产生更强大的长期经济发展和就业潜力。”
据了解,报告提出了六个行动领域,并为政策决策者在实施疫情复苏计划时着手削减化石燃料产量提供了方案。这些方案有利于减少各国对化石燃料的支持,限制化石燃料产量,并确保刺激资金用于绿色投资。同时,报告还探讨了如何加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尔·安德森表示:“各国必须抓住机遇,持续推动经济体和能源体系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移,重建更加美好、公平、可持续、具有韧性的未来。”
(姚喆)
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女性视角不容忽视
本报讯 记者王林报道:12月7日,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发起的“女性赋能绿色能源”倡议正式启动。该倡议聚焦可持续、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女性视角和力量,挖掘能源领域女性从业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通过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女性参与和推动能源转型。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驻华首席代表Thorsten Giehler指出,全球多国大量证据表明,女性作为政治领导的国家普遍会采取更严格的气候变化政策,因此认识女性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贡献潜力并强化女性参与度尤为重要。
事实上,由男性为职业主流的化石能源时代正在成为过去,顺利推进并完成能源转型,必须汇集所有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显示,传统能源部门劳动力构成中只有22%的女性,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一比例约为32%。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是中德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政府双边合作平台,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国家能源局,以及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负责整体指导和协调,GIZ负责实施。中德两国围绕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该平台下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