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新能源·政策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自“两个一体化”政策发布以来,项目在多个省份密集落地

“风电+”一体化项目发展提速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2月07日   第 08 版)

  近日,由中能建集团投资公司西南分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的“风光储氢一体化” 基地项目在吉林洮南市签约,这也意味着今年又一重要一体化基地项目敲定。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数月里,“风电火储一体化”、“风光储氢一体化”、“风光储热多能互补”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项目在多省份密集签约落地,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平价新阶段,“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项目形式也得到了快速推进。

  “风电+”陆续落地

  根据吉林洮南市“风光储氢一体化” 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各方将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展开密切合作,通过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先进示范项目,将共同推动洮南市能源转型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白城作为吉林省最早开发风电地区之一,也自2018年起大力推动当地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此次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正是该地区能源规划落地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吉林白城这类项目并非孤例,据记者了解,近两个月来,内蒙古、辽宁、广西等多省市均有风电牵头捆绑一体化项目落地,相关项目数量已超过10个。

  11月6日,辽宁铁岭市清河区政府与国家电投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就“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行战略合作签约。11月19日,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民政府就武川县200MW风光储+生态治理能源示范项目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近日,华能集团已就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一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启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招标范围包含制氢系统设计、储能设计、风电供暖设计等。

  风电发展进入新阶段

  记者了解到,此轮一体化项目密集落地,离不开政策推动。今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指出,当前电力系统综合效率不高、源网荷等环节协调不够、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亟待统筹优化,“两个一体化”将有助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电力工业转型升级。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目前落地的一体化项目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外,各地一体化项目大多涉及其他经济领域,包括渔业、制氢、供热甚至旅游业等多个方面。

  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风电产业已进入新时代,风电从单一能源形式正在向多元化综合能源应用场景转型,包括分散式、智能微网、电网辅助服务、综合能源管理、风能制氢等多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等应用场景,将有效推动能源转型。

  寻求新盈利模式

  随着风电产业逐步走向平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新的盈利和管理模式正是未来降本增效的直接驱动力。

  上述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复杂的局面下,可再生能源企业要以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可再生能源+X”的多元应用场景将有效培育新增长点,打开未来能源市场。 

  记者了解到,“可再生能源+X”这一模式并非新兴事物,在丹麦、英国等欧美国家,风光储热、风光储氢等形式均有示范项目。而在我国,“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也已有多年开发经验。然而,受制于可再生能源配储成本高昂等因素,这类项目经济性始终饱受质疑。随着我国风电、光伏产业进入平价,储能技术也愈加成熟,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体化项目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一位不愿具名风电行业高管认为,在中国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以及“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风电企业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主力军,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数年里,风电产业链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跨界、跨领域融合不可或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将有助于风电行业对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