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新能源汽车·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新能源车市细分市场活力乍现(车市透视)

■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30日   第 17 版)

  核心阅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高端和低端两种车型在今年车市中表现抢眼。同时,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开始凸显。新能源车市中的细分市场潜力巨大,值得新能源车企关注。

  

  我国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跌,下半年迎来强势回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车市表现良好,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企经营压力普遍较大。面对困境,企业该如何突围?

  高低两端车型表现抢眼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月开始一路增长,并呈现出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中高档车型销量可观;另一方面,五菱宏光MINI EV等针对低端市场的产品表现强劲。从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来看,五菱宏光MINI EV所在的A00级市场份额高达42%,特斯拉Model 3所在的B级市场占比为21%。

  “找到一个能打动用户的使用场景,就有望开拓出一个细分的蓝海市场,这对车企的市场前瞻和产品规划都提出了更高挑战。”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结构性增长压力,传统车企和豪华车还没有被主流限购城市的消费者认同,电动化转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在他看来,传统车企的市场还集中在出租、网约和共享用车领域,“这非常危险,该领域是政策推动下的畸形市场,不可持续。”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同样指出,今年新能源车市高低两端走向不断加重,中间偏弱主要是因为对公市场在疫情影响下有所缩减。在他看来,今年高端市场被大家广泛关注,但规模并不大,该市场的附加值、门槛较高,未来产品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盘踞高端市场。而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亮点实际上是品牌向下的市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个市场量大面广,附加值、进入门槛偏低,未来会有众多厂家集结在此。

  中小城市和农村或更早摆脱补贴

  尽管业内对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达成了共识,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仅占我国乘用车市场5%左右的份额。随着外资品牌、新势力、传统车企加速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市场竞争压力也将持续加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认为,汽车市场增长势头会延续下去,但对明年的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还要进一步看各项政策落地的状况。” 

  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李勇同样对明年车市谨慎乐观,并给出了三点理由:首先,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很好,对车市产生了正向帮助;其次,国家出台多项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再次,疫情的存在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增加消费冲动行为。

  在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看来,全球汽车市场仍在不断颠覆之中,中国在用户偏好、政策、基础设施和技术投入上始终处于全球变革的先锋,成为最具颠覆能力的国家。同时由于市场发展进入“新常态”,销量将在短期内呈现U型恢复态势,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7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渗透率分别为21%和14%。

  张永伟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过去政策驱动制造生产转向支持消费使用,技术进步带来的性价比接近和超过燃油车时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拐点。在他看来,农村市场接受的补贴最少,最早实现市场化的电动领域可能就在不依靠补贴成长起来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数字化赋能营销

  岁末年尾,各车企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明年计划。“我们最近几个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很焦虑,明年能不能做得更好,这是对我们的挑战。”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坦言,新造车势力有太多短板,以售后为例,大众、吉利等传统车企的售后相对成熟,而新势力却需要补足短板。在他看来,车企要更多地把研发、产品做好,把更多的长线组织好。在营销上,要有长线思维去做好准备,才会水到渠成。

  业内人士认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在汽车消费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汽车服务、营销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2020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4S店依然是主流购车渠道,但网络已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和增量渠道,优惠、省时是用户选择网络购车的主要原因,其中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关注促销因素及可在网络订购的车型,“2020年网络渠道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2%,新能源汽车网络渠道已经占到37.4%的份额”。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于立国透露,北汽ARCFOX于11月初开始交车,十几天交付量近300辆。在他看来,营销动作背后的核心在于接近用户,通过加入国漫圈、电竞圈等系列新生代用户所关注的场景实现圈层营销,助力品牌形象的提升。“ARCFOX品牌未来10年,必须要投放完全数字化的智能产品、追求好的品质和做好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