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明确到203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路线图是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之后,又一份定调未来15年汽车技术发展路线的顶层设计。
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率先商用
李克强介绍,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新发展较快,智能化、网联化相融合的发展路径已得到国际广泛共识,涌现出诸多技术新特征、新趋势,在充分研判上述变化的基础上,对2016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进行了修订。新路线图将时间目标扩展到2035年,以5年时间为一个节点,分析了城市、城郊、高速和限定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时间进度。
路线图在顶层设计方面,形成了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并逐渐成为国际汽车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方面,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创新产业链体系,拥有1-2家在世界排名前十的供应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人-车-路-云”系统达到初步协同。
路线图显示,我国到2025年L2、L3级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50%;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030年L2级和L3级自动驾驶新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自动驾驶车辆占比达20%,C-V2X终端新车装备基本普及。2035年以后,L4级自动驾驶在城市道路公交车上实现规模化应用。
路线图还提出“三横两纵”的技术架构。“三横”指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两纵”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与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认为,路线图的发布为行业指明了方向,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将加速发展。
激发行业对未来出行的想象
路线图的发布也激发了行业对未来出行的想象,未来汽车是什么样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未来的汽车产业应该称之为“新汽车产业”,未来汽车品牌和产业形态是:“天上一朵云,地上一张网,线上有平台,线下有场景。”在他看来,未来汽车实际上是新的实体产业与新的服务产业相融合,汽车品牌不再仅仅是定义汽车的制造和营销商,还包括汽车服务和产品的延伸,“汽车生态品牌会被强化,而汽车本身的品牌会逐渐弱化。”
“去年每2辆汽车里,就有1辆配备了语音交互功能。”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看来,人工智能和汽车的结合可以创建出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声、光、触”多模态功能让汽车“察言观色更懂你”,届时汽车将成为智能化、个性化的移动空间。车企不仅要把车研发好、造出来,而且要给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比如及时给出预警、处理方案。
基于对智能网联汽车前景的看好,华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纷纷跨界加入。但在朱华荣看来,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研究新技术,但如果只是把成果简单堆砌,是做不出智能城市、智能生态和智能出行的,而需要更深刻的融合。他认为,未来出行应该是无感的,汽车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汽车将成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数据采集载体、能源储能单元和移动多功能空间。
“智能网联汽车将以数十倍、百倍的驱动力,来改变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朱华荣表示,智能网联是引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长安汽车将此定义为第三次创业,围绕智能网联开启深度探索和实践,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地向智能产品普及者、智能出行践行者和智能服务创新者迈进。
技术创新的规模化应用是关键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仍充满骨感。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坦言,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决策、规则、算法等瓶颈仍然存在,制约着产业进一步规模化发展。如何提升技术创新可行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加快降低成本,推动技术创新向规模化应用转化,真正释放技术创新的价值,将是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朱华荣同样表示,智能网联趋势将不断深化,在软件和智能化技术上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而智能网联是一项跨专业、跨行业,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协同发展,更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生存生态和发展标准。
“针对不同企业成果分享的隔阂与阻碍问题,可以由汽车行业组织牵头,基于智能网联出行场景,以需求端为牵引,联合多行业,一体化推进标准统一,推动行业深度融合,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顺利构建打通脉络。”朱华荣建议,宏观政策要给予支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规范,高屋建瓴地引导各项工作快速开展和落地实施,创造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大环境。此外,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都是智能网联命运的共同体,要以开放者的思维创新应用全球优秀的研发资源,以战略联盟共享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合作、共创共享,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