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5G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持续推动煤矿生产向智能化阶段迈进。煤矿是一个复杂系统,将智能系统应用于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不仅涉及技术创新问题,更需要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与管理过程的创新,从而协同该系统的自主感知、高效互联、预测预警,全方位支撑智能分析决策与精准控制。
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形成创造性的思想,优化和更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管理要素,使上述要素的组合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产生实际效果,服务于企业提质增效的创新性活动。此外,技术创新通常也被纳入到企业管理创新中来。
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管理创新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科学决策、精准管控和精准执行,有效提升煤炭生产效率,助力实现煤炭开采的智能化、无人少人化以及安全高效,至少包括生产方式与方法革新、制度与组织结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革新、供应链协同治理等四方面内容。
生产方式与方法革新。煤矿智能化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煤炭开发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机器人化等深度融合,建立矿山感知、互联网、分析、自学习、预测、决策与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进而通过管理活动整合生产运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各地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比较突出。煤矿应在充分理解技术功能、用途、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掌握煤矿智能系统的技术架构、运行特征与场景刻画,避免管理手段和工具革新滞后于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需求,让煤矿智能化真正成为实现煤矿精准开采以及提高生产运作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制度与组织结构变革。一些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尚未跟上技术变革的需求,部门割裂,导致内部各煤矿智能系统的数据接口和标准不统一,虽然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多,信息量大,但缺乏有效整合,存在“信息孤岛”,导致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少,难以支撑企业及时的科学决策。同时,在日常较为繁琐、紧张的工作状态下,煤企管理人员只能不断地沿用传统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不能契合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更多需要制度与动力机制革新。一方面,应优化管理层级,提高各部门的分权化程度和正规化程度,形成对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可通过凝聚组织目标。平衡各部门利益,来适应煤矿开采技术创新,以规范化组织机构加速智能化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革新。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动力目前主要是企业高层对外部环境与政策的响应,而员工层面缺乏统一认识,导致煤矿智能化建设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上冷下热”,极易出现机械化、被动式应对。应将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日常化,考核制度化,引导员工积极投身煤矿智能化建设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也导致人力资源需求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智能化会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但更加迫切需要具备煤炭开采、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技术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队伍。但部分传统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能培训偏少、能力提升机制不健全,适应智能化需求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严重不足。应有效整合现有人才队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吸引高层次专门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
供应链协同治理。煤矿智能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学科领域,涉及的供应链条也比较长。如果只注重单一环节的智能化,装备可靠性、供应商、平台建设等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旦出现问题,将极大地影响智能化技术耦合、优化及商业应用。
目前,一些已经开展智能化建设的煤矿对自身运营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定位不够清晰,普遍存在系统多实用少、软件多数据少、孤岛多集成少等问题。系统集成煤炭开发全产业链要素资源(如产品、市场、技术装备、劳力、资金、管理运营平台,等等)需要处理好不同系统之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关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投入。
通过有效发挥煤矿大数据的作用与效益,能以实际成效激发动力、引领行动,真正实现其让信息贯通上下、对接内外的技术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综合绩效与产品定制化生产能力。
“万河之水始于源,参天之木立于根”。让煤矿的主体实现智能化、建设智慧煤矿,必须植根于管理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融合管理创新,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有效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新动力与活力,极大地推动技术变革进程,充分挖掘企业价值增长空间,促进煤矿与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形成煤炭工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动能。
(张博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俊莲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