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煤炭·生产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煤企警示教育应有更多“续集”(读者来信)

■王建 李弦德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09日   第 15 版)

  主题演讲、伤残体验、案例剖析、现身说法……随着安全在各行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相关的警示教育活动也纷纷推陈出新,以严肃性、实用性、趣味性等各类亮点迅速“吸粉”,成为热门话题。

  警示教育有各种“正确的打开方式”:廉洁警示教育赴看守所接收心灵洗礼,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交通警示教育微电影,以爱之名培养驾驶员责任意识;安全警示教育视觉冲击强烈,从业人员感同身受……丰富的形式、广泛的覆盖,让警示教育在第一道防线站稳立牢,起到了“警钟长鸣”作用,为工作生活带来良好助力。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登台式”“巡演式”“展览式”等方式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往往是触动大、改变小;冲击力强、驻存性短;趣味性高、后续效差等多种问题。关注警示教育“续集”,让警示教育从学习课堂走向工作现场,成为决定警示教育成效的关键。

  客观来说,警示教育本身是“预防针”一样的存在,同样的“疫苗”打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有的效果良好,有的则毫无作用。其中不同个体之间性情、习惯、阅历差异巨大,无法针对性教育是一方面,警示教育换形式不换“内核”,重现场不重后续也是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精彩缤纷的警示教育活动恰恰暴露了这方面的症结。比如趣味性、创新型的教育形式来说,面对情景体验,有的违章职工眼中相比较一两个小时的“伤残模拟”,更担忧违章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面子影响;观看视频教育,面对场面惨烈的事故现场,很多职工会低垂眼睑、只听讲解不看眼前;主题演讲故事感人,但套路单一,时间一久则往往能够见头猜尾。类似的形式多样、题材新颖的警示教育也常常能够看到相似的弊端,造成一场场面宏大、耗时耗力的教育大课沦为一次性表演,后续乏力,效果一般。

  如何解决警示教育一贯以来的难点、痛点?近年来,煤炭行业探索出不少的成熟经验,其中山东能源集团东滩煤矿率先行动,创新“安全思想教育十四法”,荣获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这套系统性的的警示教育方法,在形式之外,引用联动机制,在阵地宣传、典型示范、文艺汇演、心理疏导等软形式后面,跟进了自主管理、入家帮教、复岗诊断等多种后续考评机制,在把思想教育挺在安全管理前面的基础上,要求已经违章职工同样接受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授课,并联合工会、安监等部门布置课后作业,职工受教育、被感染、懂安全、会操作、过考核之后方才能够重新上岗。警示教育和“后续”作业的有机结合,不仅连成一条安全闭环,也有效补齐了传统警示教育“光说不练”的短板。

  当然,解决警示教育的实用性难题,后续跟进效果虽然很好,也并不是唯一答案。除了思想引导、本领传授、后续落实这些一环扣一环的软硬制度监管之外,不断的尝试性试错和探索也是重要环节。尤其对于煤企来说,警示教育是第一层壁垒,也是整套预警体系的报警开关,用好管好警示教育,对职工懂安全、会安全、要安全一连串的主动性渴望至关重要。围绕安全本质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考评体系,跟进教育成效,形成更加快速的“警示-授课-操作-惩戒-考评”联动机制,仍将是各行业管理上要研究的长期课题。

  总而言之,警示教育至关重要更值得不断研究、反复验证。把职工放到心中,把工作握在手中,把表演形式减下来、让后续跟进严起来,通过多方发力、系统性管理、紧扣对象,就能让警示教育“把对脉”“疗效长”,真真正正结结实实的扎根在职工心中。

  (作者均供职于山东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