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占到全球化石能源碳排放总量的1/4。通过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来减少化石能源碳排放已成各国共识。
“中国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就需要到2050年,中国卡车和汽车电气化率要达到80%,届时电动车保有量预计达3.5亿辆。”bp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士旭在近日举办的“出行科技链接未来城市”研讨会上指出。
那么,交通领域电气化率80%的目标何以实现?电动化出行又该如何参与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电气化引领交通碳减排
我国最新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在未来40年内,我国要完成从达峰到净零排放的升级,挑战空前。
交通领域是碳排放大户,其能源消费约占我国终端总能耗的约10%。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交通领域碳排放亦呈较快增长趋势,减排目标将进一步“承压”。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对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至关重要。”远景AESC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指出。
数据显示,每一辆燃油出租车换成纯电出租车,每年能减少5吨碳排放,相当于每年种植15棵树。目前,全国有超过110万辆出租车,若将其中80%换成纯电出租车,每年就能减少440万吨碳排放。
以北京为例,相关据显示,目前北京出租车数量约7万辆,若其中80%实现电动化,北京每年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万吨。
对症施策
发力城市交通全域电动化
根据早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17万辆,仅占机动车总量的1.16%。
为进一步刺激电动车市场,去年9月至今年2月,我国密集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文件,自上而下坚定发力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更是规划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表: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500万辆,2030年将超过8000万辆,2035年,更有望达到1.6亿辆。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35年,仅历时十五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有望增长近40倍,目标何以达成?
“城市要因地制宜确定各自汽车电动化方案。”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管陈建华指出。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思文亦认为,实现汽车全域电动化要根据电动化不同应用场景,确定实施路线。
当前,城市公共领域进展速度相对较快,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公交体系电动化水平已达60%。“下一步,城市应着重发展物流车、网约车、出租车体系的电动化,并同步发力私家车领域电动化,最终实现城市交通全域电动化。”薛思文说。
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18、2019年,我国电动重卡销量为2771、4446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0.2%、0.4%。“因此,推动柴油车、中重型车的电动化进程也应提上重要日程。”陈建华说。
多方协同
交通电动化要与低碳城市融合发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日前表示,当前,我国已开展了3批共6个省区81个城市的低碳省市试点建设。其中,部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增速较试点前均有显著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也呈持续下降趋势;部分试点城市已实现或基本实现其阶段性减排目标。
接下来,城市要进一步达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应以交通领域电气化为重要抓手。
从汽车产业发展层面看,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正着力于从解决三电技术、提高安全性和破解续航短、充电难、买车贵、不安全等电动汽车自身问题,转向注重与相关行业、前沿技术与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协同。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产业链调整改造,标准法规建立和调整等全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下一步,要将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合为整体,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
“城市交通电动化发展,并不仅是将既有电动汽车完全电子化,而是要基于共享化,与多系统相互融合。”陈建华亦认为。
比如,电动汽车要通过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对接,实现出行零排放;要通过与5G、人工智能结合,实现自动驾驶的不断升级。此外,电动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还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实时连接、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