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专题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好扶贫排头兵做好发展领路人

——记国网海东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许建杰

■李永鹏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0月19日   第 10 版)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杨家山村东侧山麓上,成片光伏板如鱼鳞列阵、蓝海翻涛,在蓝天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为这个村庄描摹着幸福的未来。

  杨家山村地处乐都区西部,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因病、因残致贫占80%以上,靠天吃饭又没产业,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日子紧巴。2015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结对帮扶杨家山村后,选派许建杰作为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带领着扶贫工作队与村民想方法、找出路、挖穷根,通过“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光伏扶贫让村民吃上“阳光饭”

  “看着这些光伏板,我的心里舒坦,许书记为我们带来了这些‘篮板板’,让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9月13日,村民杨文元在山梁上遇到了正在检查光伏扶贫电站的国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乐都)共产党员服务队员时说。

  杨家山村有富集的太阳能资源和闲置土地,许建杰分析致贫因素,结合行业优势,提出光伏扶贫新路子。“杨家山村有45户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要让他们实现真脱贫、不返贫,发展光伏产业是最合适的出路。”谈起杨家山村光伏电站,许建杰说。

  2017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投资375万元捐建容量300千瓦的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电站将持续收益25年,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可支配收入10万元。电站自2017年6月25日并网至2020年9月底,已结算上网电量116.5万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87.44万元。

  “阳光收益”如何分配使用?乐都区扶贫局副局长马文建介绍,2019年底,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收到第1笔发电收益65万元,区政府拨付杨家山村的资金6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改善村基础设施,40%给了44户脱贫户。

  许建杰说:“扶贫工作组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按岗定责,设立保洁、护林、矛盾调解等公益岗,安排村民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将光伏电站收益的一部分以工分兑付方式发放,户均增收近3000元。光伏电站持续性扶贫方式,降低了脱贫户返贫的可能。”

  自驻村以来,许建杰和扶贫工作组还建成了村党员活动中心、村级医务室,安装路灯,新建水管网及电网改造,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使杨家山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貌焕然一新。

  “消费扶贫”展拳脚产业发展保增收

  “这些都是自家散养的土鸡,肉质鲜美、富含营养……”7月6日,许建杰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向采购商推荐村民杨元春养殖的土鸡。

  杨元春是该村较早发展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原来养殖的肉牛投入大、回报慢,不能迅速变现。许建杰建议杨元春养殖投资小、回报快的土鸡。土鸡养殖成规模后,许建杰多方联系采购商,打开了土鸡销售的渠道,杨元春的收入翻番,如今已脱贫的杨元春盖了新房,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日子越过越滋润。

  “在许书记的帮助下,2019年,我家的肉牛销售增收12000多元,2020年,土鸡销售又增收7600多元,我现在的致富信心更足了。”杨元春高兴地说。

  与养殖业一样,杨家山村的马铃薯种植也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由于光照足、土质好,出产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因为偏远,我们种的马铃薯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很多只能当饲料喂牲口,一年赚不了几个钱。”村委会主任杨元登说。

  了解到情况后,许建杰联系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于2016年签订采购协议,由该公司后勤食堂采购杨家山村马铃薯,2017年,许建杰又联系其他单位采购。连续两年帮助村民解决马铃薯滞销问题。

  “村里的农产品有了销路,许书记又为长期合作牵线搭桥,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养殖、种植热情也高涨起来,为全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注入了活力。”杨元登信心十足:“我们村已于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下一步在许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还要动起来,彻底摆脱‘穷根子’,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2016年至今,许建杰带领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采购单位,推广销售生猪、肉牛、土鸡5万余元,土豆3万余元,确保该村产业“养得起、种得下、卖得出”,帮助发展养殖、种植业的村民增产、增收,实现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