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城市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绿能补给舱”打造移动式“新能源+农业”

■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26 版)

  绿能补给舱

  两间小屋上覆盖着蓝晶晶的光伏板,小屋内无土栽培的蔬菜在LED灯的照射下绿油油地生长,这是记者在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内看到的农光互补新产品——“绿能补给舱”。

  9月30日,绿能补给舱项目推介发布会在京举办,多家媒体记者首次一睹其真面目。

  据介绍,绿能补给舱是国家电投集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基金公司”)、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可离网供能、全智能控制、高效生产的新型立体种植产品。

  “屋顶和地面发电模块配备了18块390瓦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峰值功率7.02kWp,并采用安全且降噪的50kWh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共同保证补给舱的能源需求。同时内部配置LED光从促进植物快速生长,日产蔬菜量6.2千克,15—20天即可成熟一茬,与阳光温室相比,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6—24倍,并且无菌无农药,健康环保。”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能源综合利用室副主任刘艳红向记者介绍。

  基金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陈阳告诉记者,绿能补给舱将植物工厂、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有机融合,将风、光等可再生资源转化为可控制的植物生长条件,有效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可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对土地、气候等条件的依赖,实现“用电产粮”。

  “绿能补给舱既可服务戈壁、高原、离岛等地区,也可作为城市‘菜篮子’,助力打造智能农业,是一个多系统集成、多场景应用的典型创新产品。”国家电投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陈西表示,其可利用基金孵化引导创新,构建能源产业与农牧生态产业合作生态圈,打造“能源+农业”综合智慧能源新产业。目前,基金公司和中央研究院以及合作单位发挥各自优势,通过集成创新,已衍生了植物工厂更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今天既是一代产品的发布会,也是二代产品的启动会,能源和农业的结合还有更多种方式值得挖掘。”陈阳在推介会上表示。

  据介绍,“LN2版本”将新增更多功能,在光伏基础上增加微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能源供给率更高,互补性更强;同时配备制氢供氧系统和水循环净化系统,形成多模块、多产品组件设计,灵活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环境需求。并且随着能源成本的降低,未来可应用于“育种”“育苗”“种药”,实现“能源+高端种植业”模式,进一步提升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