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上风电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趋势明显。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约1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处于在建状态,分布于广东、江苏、辽宁、福建等省,将集中在2021年底前并网,较原规划投产时间整体提前2-3年,这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对并网消纳带来冲击。
十年前,为了推动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国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三北”风电开发,涌现出华锐、金风等一批风电制造企业。但随着风电装机规模高速增长,部分地区由于供需不匹配、外送通道不足等原因,导致快速攀升的风电消纳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窝电、限电等现象频发,且愈来愈严重,风电和电网规划不协调的矛盾凸显,后被国家能源局紧急叫停。
随后,国家能源局核准了一批特高压等跨省跨区送出线路,电网提速、补强,为当地风电外送消纳打开了通道,但由于煤炭限产、煤电限批、配套网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特高压等外送通道效率未达设计功率,为业界所诟病。
究其原因,我国刚开始发展风电时,风电和电网企业缺乏沟通,没有协调发展,甚至有些风电企业不了解电力难以大规模储存,必须发、输、配、变、用等整个系统实时平衡。同时,风电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等技术也走过了曲折之路,才逐渐克服波动性等对电网的影响,实现与电网友好互动。
期间,部分风电场为了尽快并网,自己立项建设并网线路。后来,国家能源局专门下发《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负担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电网企业回购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单位建设的相关接网等输配电工程,但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电网企业此前并无相关电网规划;另一方面,电网规划和建设跟不上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速度,电网企业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工程,从立项到建成投用的周期在三年左右,而有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产只需一年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接网工程很多只要能送电就行,但电网有严格的工程标准、安全要求,一旦接手,就需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改造。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正值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当下,其夜大昼小、冬大夏小的电源特征与社会用电负荷特性匹配性不高,其并网所需的配电网、输电网更应该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能源主管部门应及时协调电网、风电、储能等各方,共同研讨,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推动海上风电健康持续发展;电网企业应进一步提高主动服务海上风电的意识、能力,科学推动电网建设,提高海上风电并网、送出、消纳能力;风电企业要提高机组并网技术标准,提升功率预测精度。
当然,这些都是企业技术层面要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地方政府也要避免无序投资,才能避免海上风电基地重蹈“三北”风电开发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