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油气·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9月14日   第 14 版)

  中国石化设立石化主业首支基金

  本报讯  中国石化设立的首支基金——恩泽基金日前完成工商注册,总规模50亿元,一期规模20亿元,将围绕中国石化主业,通过财务投资布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国石化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动能。

  资本公司全力推进恩泽基金的募集和设立工作,经过多轮谈判,最终确定3家投资方,分别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牵头发起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以及天津海河产业基金和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恩泽基金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机制,本着为基金及合伙人追求投资回报的原则,积极寻求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该基金将落实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的发展格局,依托公司产业背景、产业链布局、技术孵化等优势,深入挖掘公司内部及产业链上的优质标的,强化协同效应,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石文)

  

  吐哈油田创新增注

  技术降成本

  本报讯  脉冲式放喷、井筒清洗、提高压力……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施工,8月31日,位于中国石油吐哈油田三塘湖采油管理区的湖47-131井顺利完成微破压增注作业。

  “微破压增注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廉、方法简单,与三塘湖以往采用的酸化增注技术相比,增注吨水成本下降58.8%。”三塘湖采油管理区注水主管工程师高连涛说。

  微破压增注技术原理是利用地层能量和外部加压的方式使注水井多次脉冲式放喷,排出井底和井筒附近储层杂质,再通过提升排量、提高施工压力,冲刷井筒炮眼,在近井地带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人工微缝,从而实现恢复和提高注水井注水能力的目的。

  年初以来,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吐哈油田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大力开展“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三塘湖采油管理区钻采技术中心注水技术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决心以技术创新、技术进步降低油田注水成本、提高油气开发效益。

  他们受近两年在三塘湖实施的火山岩注水吞吐和清水压裂技术启发,在增注方式上提出新的技术思路:以清水代替酸液,以物理手段代替化学手段,通过高压打通近井地带水流通道,让欠注井既能“喝足水”、又能降低增注成本。

  此项技术于2月25日在湖65-6井试验实施后,取得明显效果,日增注水量达到11立方米,单井施工费用比酸化增注降低11.3万元,有效率达到85%,截至8月底,吐哈油田采用微破压增注技术,开展了27口井的施工作业,节约增注成本293万元。

  (罗建东 赵红)

  

  云南石化获评全国石化

  行业能效“领跑者”

  本报讯  9月4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发布暨节能技术交流推广会,发布2019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作为中缅原油管道重要配套项目,中国石油云南石化于2017年8月28日一次投产成功,实现安全稳定连续运行,已累计加工原油3252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720亿元。

  云南石化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提前进行低碳发展布局,确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持续开展技术节能创新、能耗定额管理、能耗指标竞赛等方式,持续推进“能效提升”计划,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挖掘装置用能潜力,推动系统管理优化和产品结构优化节能。通过生产装置间直供料、蒸汽系统平衡、氢气资源优化利用、低温热综合利用等措施,技术和管理多管齐下,持续强化能耗管理,聚焦提质增效升级,摸索出一条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冲击,云南石化逆势突围,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进一步向精打细算要节能降耗,向技术进步要节能降耗,向生产管理创新要节能降耗,向对标管理要节能降耗,查弱项、补短板、强优势,创投产以来最高水平。

  (李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