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捡拾稻穗

■凌泽泉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9月07日   第 24 版)

  一根根稻穗躺在稻茬田间,像秋风中失散的孩子焦急地挥着枯黄的秸秆,摇起晶亮的稻芒,等待一双微温的手抱它们回家。

  秋蝉的叫声一阵紧似一阵,一把把镰刀走进稻田,一层层金黄的稻浪扭腰、舒臂、侧耳、回眸,一缕缕稻香弥漫在田野上,沉醉了农人的心房。

  经历了发芽、抽叶、分蘖、拔节,一棵棵秧苗由襁褓婴儿长成了朝气勃发少年的形象。站在水田里,顶着阵阵热浪,禾苗啖着晚霞、吮着夜露,迫不及待地在枝头扬花、灌浆。耕云种月,一粒粒青青稻谷,不舍昼夜汲取着土地赐予的琼浆,把自己锤炼成结实饱满的模样。

  自打走进乍暖还寒的春水之中,单薄的秧苗就习惯了风雨雷电,也习惯了寒冷与酷热。熬过了无数个“水深火热”的日子,终于在田野之上,举起了金黄的稻穗,那份自豪与愉悦,连野花野草也起了妒心。

  在农人眼里,由青转黄的稻田承载的是未来一个个殷实的日子,是村庄屋顶上源源不断升腾的袅袅炊烟,是他们手握稻穗、眼中写满喜悦的样子。

  镰刀是稻穗的亲人。瓦蓝的天幕下,一束束稻子扑倒入镰刀的怀抱时,神情最是安详,那锯齿形的刀刃也早已在稻香与草香中沉醉。

  收割后的稻田是寂寞的,尤其在皓月当空的秋夜,清风拂过时,已听不见稻穗交头接耳的闲聊,闻不到秋虫此起彼伏的比赛歌喉。月光下,一根根被遗落的稻穗,仰望一轮斜月,像迷失了回家的路。而趁着月光,农人将运回的稻码成宝塔模样,对一旁帮忙的孩子交代:“明早到田里拾稻穗去。”

  踏着晨露,臂挎竹篮的孩子们走进安静了一夜的稻茬田。脚前,一根稻穗斜靠在稻茬上,孩子们弯下腰,双手捧起沉甸甸的稻穗,轻轻放进身旁的竹篮。此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好洒到尖尖的稻芒上,温柔地抚摸着失散一夜的孩子,以最美的霞光接它回家。

  孩子们在稻茬田里搜寻着,目光每与一根稻穗相碰,便闪出一道惊喜的亮光。稻穗好像在和孩子们玩着捉迷藏,或躲在稻茬的背后探头张望,或头脚倒立竖成蜻蜓状,或把头插进稻茬中只露出细长的尾巴……孩子们细心寻找,发现一根便大叫一声,然后张开双臂相迎。

  有时天会变脸,一朵朵云低低地压下来,突起的狂风也来捣乱,稻茬田里,孩子们紧紧捂住竹篮,生怕风抢走稻穗。突然,一道闪电撕碎乌云,躲在稻茬田里的稻芒,反射出亮光,孩子们兴奋地扑过去,将它们一一安放进竹篮中。

  雨,噼噼啪啪地打在浅浅的稻茬上,孩子们冒雨穿梭田间,抱起一根根浑身湿透的稻穗。乡间的孩子,自小就感知父辈对庄稼的挚爱、对粮食的珍视,也目睹了耕作的劳累和农事的繁忙,更懂得一粒粒稻谷来之不易。虽然年幼,无法亲自耕地耙田、肩挑背担,但对遗留下来的粮食却怀有“惜物”之心。拾山芋、拾花生、拾麦穗、拾稻穗……拾的岂止是口中之粮,更是对粮食的感恩、对土地的深情。

  如今,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已不大关心农事和农时,甚至认为花钱就能买到粮食,却不知土地的给予也是有限的。如若你爱着生活,当从珍惜一粒稻谷开始;如若你有空,请与我一道,走进金秋收获后的稻茬地,去体验一回拾稻穗的乐趣。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肥西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