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腰包鼓了 信心足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李永鹏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31日   第 24 版)

  入秋后的青海海东乐都区杨家山村东侧山麓上,一片片光伏板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如鱼鳞列阵、蓝海翻涛。

  杨家山村地处乐都区西部,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过去基本靠天吃饭,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因病、因残致贫占80%以上。2015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电力”)结对帮扶杨家山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一起找出路、挖穷根,通过“基础完善+光伏扶贫+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小康路。

  扶贫第一书记许建杰刚刚驻村,迎头便碰上杨家山村的两大难题。村里水泵老旧,村民通常要避峰用水,一旦水泵出故障只能步行下山挑水,但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出村路只修了主干道,到户全是土路,挑水时难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水难、行路难,成了全村人的“心病”。

  “扶贫就要啃下硬骨头!”摸清“症结”后,许建杰多方协调,于2016年向青海海东供电公司筹措资金,为村里购买了大功率抽水设备,同时改造水泵房,解决了吃水难题。而且,还为村民修了到户的水泥硬化路,为村委会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极大改善了村民生活及村委会办公条件。

  “许书记办法多,现在村里来水了、路也好了,还修了村文化广场,晚上路灯亮堂堂,大家别提有多高兴。”村民申有义说。

  家住杨家山村的村民杨文元一有空,就到光伏电站所在的上梁山走走。看着这片静静躺在山坡上的光伏板,杨文元深切地感受到光伏板发出的清洁电变成村民手中实实在在的收益。

  杨家山村没有实体经济,而且有45户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尽快脱贫任务重、难度大。不过,看到村里太阳能资源丰富,山坡还有大片闲置土地,深入分析致贫因素后,许建杰认为,要让大家真脱贫、不返贫,发展光伏产业是最合适的出路。 

  2017年,在许建杰积极争取下,青海电力投资375万元建设了300千瓦的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电站将持续收益25年,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自2017年6月25日并网以来,电站已结算上网电量110.9万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83.2万元。

  杨家山村不仅有了光伏发电新产业,养殖种植业也焕发出新生机。

  “这是我们自家散养的土鸡,肉质鲜美,绿色有机,营养丰富……”不久前,许建杰通过云直播,向采购商推荐脱贫户杨元春养殖的土鸡。

  杨元春是村里较早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原来养殖肉牛投入大、回报慢。了解到情况后,许建杰建议杨元春改为养殖投资小、回报快的土鸡。养殖成规模后,他又联系采购商分批出售,打开了土鸡销售渠道,杨元春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几番。

  “在许书记帮助下,我家肉牛去年销售增收了12000多元,今年土鸡销售又增收7600多元,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杨元春一脸笑容。

  除了养殖业,杨家山村种植的马铃薯因日照充足、土质好,淀粉含量较高,属于特色优质农产品,但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马铃薯只能当饲料喂牲口。对此,许建杰联系海东供电公司等多家单位,采购杨家山马铃薯,连续两年帮助村民靠种植获益。

  农产品有了销路,村民腰包鼓了,养殖、种植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2016年至今,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采购单位,为贫困户推广销售生猪、肉牛、土鸡、土豆合计获益8.3万余元,确保农产品“养得好、品质佳、卖得出”。2018年,杨家山村实现脱贫,奔向了致富小康路。

  (作者供职于国网青海海东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