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党建/文化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领域成就大事业(创新先锋)

——记中国能建西北电建冯甲鱼劳模工作室

■特约通讯员 胡木阳子 胡文革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03日   第 28 版)

  2020年7月,在山西孟县灰库项目现场,一座不寻常的筒仓格外引人注目。这座钢制筒仓外表光滑、无明显拼缝印痕,观感质量与清水混凝土筒仓相似。这一高品质筒仓的成功建造,得益于中国能建西北电建冯甲鱼劳模工作室编制的弧形大钢模体系施工工法。

  自工作室2017年成立以来,该团队就承担起火力发电烟塔建造技术应用和更新的任务,截至目前,已获得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3项、实用专利3项、电力工法9项、主编和参编电力行业标准7项,研发的烟囱电动升模技术在全国火电烟囱施工领域份额占80%以上,保持了西北电建在烟塔建设领域的领先优势。

  “小火车”开上间冷塔

  “过去,在间冷塔筒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都是由员工手推小推车水平运输混凝土,劳动强度高、运输效率低。”工作室成员刘旻介绍道。

  2015年,在西北电建承建的陕西铜川美鑫2台35万千瓦电厂间冷塔项目施工现场,为提高混凝土水平运输效率,工作室开始研发砼水平运输车。

  工作室成员首先从理论计算入手,确定现有的翻模体系所承受的单个料斗工作时的重量、容积及加工总量,并设计出多个料斗的连接方式。通过进行多次模拟实验,工作室决定使用安全便捷的电瓶作为电源。

  为了让砼水平运输车顺利“通行”,工作室进行了2次荷载数据核准,并制作实物对荷载进行反复测试,确保车辆各项指标安全可靠。

  实验成果需要在工程现场验证。工作室制作的2辆砼水平运输车由5-8节车厢组成,能够在间冷塔通道上顺利穿行,自卸车系统将混凝土倾倒在作业面上。车辆由员工扳动手杆驾驶,降低了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工作室成员称它为“小火车”。

  2015年,“电动‘小火车’在冷却塔筒壁混凝土工程中的使用”获得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该技术不仅广泛应用在西北电建各项目间冷塔筒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更为超高超大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混凝土浇筑提供了新方案。

  破解环梁难题

  西北电建承建的山西潞安长子高河2台66万千瓦低热值燃煤发电厂冷却塔高220米,零米直径183.3米,建成后为全球第二大间接冷却塔。

  “冷却塔塔筒的三道中间内环梁设计为国内首创,这让筒壁翻模体系在塔筒中间内环梁施工中如何过渡,塔筒中间内环梁支撑体系如何拆除成为两大技术难题。”冯甲鱼劳模工作室不惧挑战,承担起创新工法的重任。

  工作室首先邀请浙江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行业专家,讨论建立烟囱体系数学模型,初步完成理论计算,并拟定冷却塔筒壁施工阶段模板体系安全性与稳定性控制措施,为冷却塔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正是通过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外加对现有水塔翻模体系的使用,工作室计算出最合理的内环梁尺寸,经设计单位验算后使用。此外,工作室成员还与专家们共同进行桌面演练,对内环梁施工工法进行反复试验,确保每个环节都是“最优解”。

  为方便员工拆除模板体系,工作室带领项目部制作大小吊篮作为操作平台。大吊篮滑行平稳,可用于拆除模板体系中的大件。小吊篮更灵活,方便员工拆除模板体系死角。此外,工作室还研制了带有承插的专用钢模板,实现了内环梁与塔筒施工的“无缝对接”。

  2018年,“大型间冷塔水平肋施工工艺的应用”获得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年度电力建设工法。长子高河项目间冷塔的成功建造,巩固了西北电建在全国烟塔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实现“重量级”钢梁吊装

  “悬挂式钢内筒套筒式烟囱上部空间狭小、钢梁安装位置高。有两种常规吊装方案,一种是使用两台20吨卷扬机,另一种是使用顶层平台吊。但前者费用高、工期长,后者无法完成钢梁就位,成为困扰项目部的难题。”冯甲鱼介绍道。

  2018年,在西北电建承建的陕西赵石畔煤电一体化项目雷龙湾电厂施工现场,为了完成36.5吨重、18.8米长、2.5米高的“重量级”钢梁吊装,冯甲鱼劳模工作室凭借先进的烟囱建造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建议使用钢内筒液压提升装置,完成钢梁的就位与转向。

  行动是实现设想的唯一途径。工作室迅速投入研究,相继完成受力分析计算、动画演练、可行性实验,编制出新工法。

  “在提升过程中,保持钢梁水平吊装偏移中心1.3米,使得钢梁能够绕过烟囱内壁的环形牛腿。千斤顶下部设计滑行轨道,待钢梁提升过环形牛腿后,将油缸千斤顶和钢梁整体滑行至设计位置,完成吊装作业。”工作室成员郭武松描述道。这一工法被形容为“用叉子吃面条”。

  新工法操作简单,有效杜绝人工作业安全风险,节约成本约30万元,是国内首个成功解决大吨位钢梁吊装难题的方案。

  2018年,“液压提升高空滑移在烟囱钢梁吊装中的应用”获得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成果一等奖,年度电力建设工法和中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截至目前,冯甲鱼劳模工作室拥有15名技术骨干,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中高级工程师12人,在提升西北电建科研水平方面起着引领作用。

  “未来,我们注重培养科研骨干,组织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指导,持续加强在烟囱、冷却塔等土木建筑领域的研发能力。”冯甲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