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电力·市场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核能科普:善将“流量”变“留量”

——基于第八届“魅力之光”核电科普活动网络直播的思考

■崔强强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7月27日   第 12 版)

  不久前,由中国核学会和中国核电连续多年联合打造的“魅力之光”核电科普品牌活动落下帷幕。不同于以往七届活动,这次科普首次创新改版,由原来知识竞赛加夏令营的模式,改为网络直播形式,取得了单场近10万次观看的成绩,录播及相关话题量短短一个月达到了千万,而且数据还在持续刷新。可以说,从策划到实践,单从传播数据上看,这次科普收获了成效。

  “魅力之光”核电科普活动于2013年首次举办,截至2019年,共有234万人参与了网络竞赛。往年活动虽然也是线上形式,但主要参与人群局限在中学生群体。从地域上看,由于主要依赖核电企业线下组织,所以活动开展局限于各核电企业所在地。从提高全民对核电接受度和理性认知的初衷而言,科普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地域和特定的人群,需要努力打破圈层,触及更宽广的地域和人群。

  鉴于首次尝试直播,今年“魅力之光”做到了策划靠前。首先,流量方面,争取到了央视频、学习强国、新浪微博、抖音、百度、B站等目前较热门的几类新媒体平台,从平台角度实现了人群的扩大覆盖。其次,在直播嘉宾的选择上,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最强大脑”鲍云、科普人士李永乐,以及歌手胡夏。从直播互动区的留言内容看,四场直播吸引了不同阶层和领域的受众群体。另外,在直播前期宣传和直播过程中,设置了各类有奖互动,以此提高传播热度和吸引力。

  从细节上看,四场直播根据嘉宾特点做了定制策划:罗琦院士的课堂更注重知识权威,因此选择了传统的对话方式,即主持人抛出问题,院士借此将核电原理、特点以及核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做出科学准确的解答;鲍云是“最强大脑”节目走红的明星,所以他的直播就是通过记忆挑战游戏,将核知识融入其中,向受众传播核电知识;李永乐老师最擅长课堂教学,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精炼的板书将科学知识一一拆解,所以直播间布置成了一间教室,还安排了几位“学生”参与互动;胡夏的直播中,主角不仅穿上了核电站的工装,还设置了歌曲和音乐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并互动。同时,四场直播穿插邀请核电员工及核能行业人士作为主持人与嘉宾互动,一方面提供专业支持,一方面展现核行业的活力形象。

  从传播效果看,此次活动不仅关注度高,而且打破了原来核科普沟通的圈层壁垒,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及嘉宾影响力,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群,达到了预期效果。

  直播和流量,对科普而言只是一个手段,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科普,关键还在于,要尝试在直播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争取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把核电知识以公众感兴趣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认识核技术、接受核能。

  公众沟通,创新创意无止境。本届“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尝试了从线下到线上、从中学生到大众、从局部到全面的转变。尤其是,通过直播和核科普短视频优秀作品征集,进入了一个B2C与C2C并行、知识与趣味融合的创新实践阶段,也为今后具有“邻避效应”属性的行业公众沟工作通探索出一条新路。

  (作者供职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