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四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投用(数字电网)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23 版)

  本报讯 近日,由“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张黎明牵头研发的第四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完成首次作业后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双臂自主、单臂人机协同、单臂辅助自主3种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并全面投入配网运行工作,有效防范作业中的人身安全风险,有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据了解,经过持续攻关,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经历了四代产品研发,运用了三维环境重建、视觉识别、运动控制等核心科技,首创应用于线缆识别定位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首次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双臂机器人带电接引流线作业的路径规划算法,自主研发出适用于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工具,实现机器人自主识别引线位置、抓取引线,完成剥线、穿线和搭火等工作,有效杜绝传统人工带电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质量。

  第四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相比上一代体积缩小2/3,重量减轻1/3,取得轻量化、小型化等重大突破,充分满足复杂地形和狭小空间带电作业需求,进一步扩大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实现更广泛应用。

  目前,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系列研发已申请36项专利,其中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机器人在天津市区、郊区、山区等多种环境下完成操作80余次,正推广至多省市开展现场应用。坐落于天津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已具备200台年产能力,实现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贯通。

  下一步,国网天津电力将按照“研发一批、试点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研发、推广、产业化工作力度,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电网运维智能化水平。

  (胡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