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6月08日 星期一

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最大跨越完成放线

“飞越”嘉陵江

■本报记者 慕悦 特约通讯员 孟凯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6月08日   第 26 版)

  嘉陵江大跨越现场
  安徽院/供图

  从空中俯瞰,江水和铁路并行向南北延伸,与之相交的银线闪闪、高塔巍巍,一并融入这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

  5月20日,世界首条全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青河特高压工程”)全线最大跨越完成放线,标志着承担该项设计工作的中国能建安徽院成功完成“飞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的关键节点,推动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32吨导线,跨越1259米

  青河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个完全依靠清洁能源自身互补能力,独立供电、全清洁能源打捆外送的特高压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全长1587千米。今年底全面建成投运后,该工程预计年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将有力推动青海等西北地区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缓解华中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安徽院设计的包11段地处秦岭南坡西段,全线约65千米,原路径计划穿越国家一级林业保护区等地。为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团队调整了线路,取消了原位于保护区内的6号铁塔,使线路从7号铁塔跨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直接到达对面的5号铁塔。

  该标段高山大岭、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大部分塔位地形狭窄陡峭,作业面狭小。“刀背梁、破碎地形、不规则碎石堆砌的山头随处可见,平均塔腿极差超过10米,有时局部坡度能达到55度。”安徽院“85”后结构主设人陶亮说,为了找到适合这次跨越的塔位,设计团队白天终勘,晚上集中办公,对照航片影像及激光雷达数据不断优化路径,经常同一座大山要连续攀爬两三次,“虽然辛苦,但积累了许多新的高难度电网建设经验,非常值得。”

  放线当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在距离嘉陵江江面近500米的高空,32吨的导线开始在相距1259米的7号和5号铁塔间展放。

  “主跨越塔单基塔重达150吨,在跨越宝成铁路的同时,还要克服放线时间有限、可用面积狭小、高空气流多变等江面放线的诸多困难。”据安徽院项目经理姚凯介绍,针对地形险峻、高差大造成的导线张力大,地形连续起伏造成的导线上扬等跨越难点,设计团队将两端铁塔、基础及导地线耐张串进行了反复验算和优化,确保了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随着轮盘的转动,导线顺着牵引线缓缓移动,1小时后,顺利抵达对岸。

  脚步量高山,汗水绘“天路”

  事实上,“飞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仅仅是跨越工作的“汇报演出”,安徽院的“排练”历程也充满了艰辛。包11段共106基杆塔,山高、崖陡、林密是此标段最显著的地理特征。该公司派出的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终勘项目组,勇敢挺进秦岭山区,用脚步丈量着一座座高山,用汗水绘制着“绿能互联”的“电力天路”。

  “各位,明天将是一场硬战,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吧。”2018年6月16日晚上11时,姚凯宣布工程例会结束。此时,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因为他们知道明天面对的将是工程全线最长跨越点的塔位终勘,地形非常复杂,塔位情况很不理想。

  17日清晨,根据例会上制定的“一人坐镇、总体考虑、分段调整”定位策略,项目组全员集结,穿上密不透风的工作服,身负沉重的测量设备,开始徒手攀爬海拔1000米的高山。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既定塔位。

  来不及歇歇磨破的双脚,结构专业人员马上开始原地勘察。20分钟后,不幸的消息还是传来了——该处塔位塌方,C腿坡度超过安全角度,不适合立塔。现场顿时陷入僵局。

  “这不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事么,没关系,好事多磨。”看到大家有些“失落”,姚凯赶紧“打气”,带领项目组迅速调整方案,在如刀削一般的山顶小心挪移找寻。为了将塔位向下挪动几米,他们不知疲惫地绕行了几十米才到达指定位置;为了使各塔位合理布置,更是不顾危险地来回往返了十余次。下午5时,塔位终于得以确定。

  临近山脚,夜幕已悄悄降临。拖着疲惫的身躯和酸疼的腿脚,顾不上空空的肚子,小伙子们在车上快速进入酣睡状态,短暂“享受”起一天最惬意的时光……

东海再立“巨无霸”(新闻特写)
登源河上蓄起“水电明珠”
新闻聚焦
犍为航电枢纽首台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图片新闻)
“飞越”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