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

心之所向 星辰大海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5月11日   第 28 版)

  杨少锋为同事测量体温
  葛洲坝集团/供图

  杜运飞(左)在焊培中心与员工交流
  梁雪锦/摄

  编者按: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中国能建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同时,面对境外疫情扩散蔓延,中外员工团结合作抗击疫情。本版来讲述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员工故事。

  

  “交通”复工路

  ■特约通讯员 王冠 王和 徐元帅

  4月16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葛洲坝集团的刘波已驱车赶往项目现场。作为宣杨高速总承包项目部经理,在约3个小时的路程中,一刻没休息,不断向同事询问施工安排、确认人员部署。

  目前,已有超过3600名员工进入项目工地,复工复产进度喜人。对于已经取得疫情防控“大考”胜利的宣杨高速项目部来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下一个目标是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双赢”。

  上午9点,可渡河特大桥首片T梁即将启动制作。刘波一头扎进工地,对钢筋绑扎、螺栓螺母等细节仔细察看,直到全部巡察完毕,他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转身奔向25公里外的竹园隧道。因地质条件差、安全风险大,那里正在开挖的作业面是重要的防控部位。

  在隧道施工现场,刘波不仅深入隧道掌子面,详细指导施工作业,还兼任起了临时安全部长,一边检查施工部位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一边指挥安全员仔细检查工人们的防护装备是否穿戴好。

  “今天的质量安全例会要一个标段、一个标段地开,对现场排查出的隐患,尽量在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回来后我们再想办法,现在就从这里开始”。在宣杨高速双龙街道枢纽互通施工现场,负责项目全线质量安全的项目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部长马全堂对参会人员提出了要求。

  上午9点,马全堂带着质量安全督查队员们开始逐一确认全线现场人员体温测量和安全防护情况。他反复强调道:“所有人员必须百分之百戴口罩、作业区域和工器具必须百分之百消毒、体温测量和健康登记必须百分之百到位。各点位安全培训未开展或考核不合格不复工、安全隐患未消除不复工、安全措施和防护用品投入不到位不复工,时刻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为保障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例会均已搬到施工的第一线,及时排除现场存在的隐患。全线质量安全督查人员不断加大巡查力度,按照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两手抓的原则,在工地上坚决做到“安全一项,复工一项”,确保安全质量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桥墩又‘长高’了,现在已经达到70多米。”在宣杨高速公路项目一分部,工程师尹秀岩指着可渡河特大桥6号主墩,满面笑容。自复工以来,他已经在5、6号主墩施工现场连续工作了5个星期,指导关键部位施工,解决现场技术问题。

  可渡河特大桥是宣杨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全线最长的一座桥,其中5、6号桥墩又是施工的关键点和重难点。尹秀岩每天都要去工地巡视,看看慢慢“长高”的桥墩,满心喜悦,就像呵护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一样,细心“照料”着。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设计专班负责人、项目公司总工程师胡万美的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由于第二天就要确定徐家山滑坡体设计方案,设计专班全体成员还在兴奋地讨论现场设计,没有一点困意,个个精神抖擞。为了进一步优化该设计方案,他们一边看着图纸,一边你一句我一言地激烈讨论着。自复工以来,这样的研讨会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设计专班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大大加快了设计供图效率。截至目前,设计单位已提供全部附属工程施工图纸,且已经获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

  据刘波介绍,自全线67处大型工点全部复工以来,宣杨高速项目已完成路基土石方累计开挖97.2万方,累计填筑72.71万方;桥梁桩基累计浇筑2939米,下部结构累计浇筑51203.91方;隧道累计开挖1840.3米,全线产能已达100%。

  在宣杨高速项目各施工现场,员工们施工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绑钢筋、浇混凝土、支模板……每一支队伍都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在山间回响。

 

  上崔树里“防疫管家”

  ■特约通讯员 周援援

  “当危机来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的职责就是保障好大家的生活,让他们在疫情期间保持乐观心态,不让家里人担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杨少锋把这样的信念牢牢刻在心里。

  在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尼泊尔上崔树里3A水电站项目部,这位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坚守现场、安抚员工、筹措防疫物资、团结业主与属地员工共同抗击疫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防疫管家”。

  团结力量 共抗疫情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你有没有向公司反映,他们怎么说?”“有人不戴口罩、不测体温、不进行消杀,我们去前方上班好危险……”

  在现场,每次向中方员工通报尼泊尔实时疫情,这些问题总是被屡屡提及。杨少锋深知,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杜绝恐慌。她反复与大家沟通,安抚大家的情绪,尽己所能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她还动员属地司机Ram每天收听尼泊尔广播,将更多的疫情信息“翻译”过来,并发动当地居民,取得与医院和药店的联系,不断采购防疫物资。

  尼泊尔文化传统与中国不同。一开始,属地员工对于防控行为不甚理解,国内的防控经验有些“水土不服”。怎样才能做好防疫工作,是杨少锋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争取业主对防疫工作的支持,杨少锋反复说明带好口罩、做好防护的重要性,坚持应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每天施工作业开始前,她就带上消毒液对现场进行消杀,强制要求所有人员佩戴口罩,如不配合就暂停施工,让戴口罩成为习惯。

  舐犊之情 千里相连

  3月中旬,杨少锋突然得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上海的儿子结束实习后无处可去,她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因防疫交通管制,不确定孩子能否回到湖北宜昌的家。若是留在上海,孩子举目无亲,又无生活来源,吃住都成问题。

  想到这些,杨少锋急得整夜睡不着觉。“不行,我要回家”。她当即给葛洲坝集团成套事业部向东书记打电话。向东书记耐心地安慰她,让她整理好孩子的信息,马上向公司反映情况。

  经过葛洲坝集团工会工作部、宜昌基地管理部连夜商议,决定由孩子的姨夫从湖北黄石开车赴上海接他回宜昌。宜昌基地管理部协调西陵区防疫指挥部办理通行证,工会工作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情况,做好心理疏导。

  在多方努力下,杨少锋的儿子最终安全抵达宜昌。消息传来,她喜极而泣,说:“儿子的千里回家路,饱含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深情厚谊。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每一个人,我会继续当好‘防疫大管家’,让身在异国他乡的同事们安心。”

  筹备物资 开荒备粮

  尼泊尔关闭全部机场及陆路口岸前夕,杨少锋根据国内相关经验,想到应当储备一批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次日凌晨5点,她叫醒还在熟睡的Ram,驾车去加德满都购买物资。

  上崔树里3A水电站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距离加德满都约100公里,沿途多山路,蜿蜒伸向远方。车辆在清晨的山间穿行,偶有阵阵凉风拂面,稍微缓解了杨少锋心中的焦虑。

  尼泊尔缺少防疫物资,零星买入尚有难度,大宗采购几不可能。在当地最大的购物街上,杨少锋马不停蹄地沿街打听可购买物资的店铺,当接连第11位商家说出“no”时,她才意识到实际情况比预想得糟糕。她不甘心空手而回,看见店铺就进,见到人就问。

  终于,在Ram的帮助下,他们买到了口罩、消毒液、防护服和手套。两人像搬宝贝一样把物资搬上车后,Ram一溜烟跑去了附近的厕所。原来,为了尽量减少路途中与外界的接触,他从早上起就没去过厕所。接近凌晨,他们满载而归,紧张了一天的杨少锋终于松了口气。

  随后,杨少锋想到各类物资采购不便,而解封尚需时日,计上心头,在项目部附近的空地上破土开荒,种上玉米、白菜、黄瓜、丝瓜等蔬菜。大伙见状,也纷纷加入进来,算是“困”中作乐。

 

  智慧组合智能网

  ■特约通讯员 任培祥 崔章顺

  4月的青海省西宁市,天气依然寒冷。夜深人静,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会议室却还灯火通明,一群技术人员正围着一块电子大屏幕忙忙碌碌,有的布线、有的挖洞、有的裁切。

  这块大屏幕深藏“玄机”,是青海智慧工程项目的重要现场设备之一。该项目由电规总院洛斯达公司(以下简称“洛斯达公司”)总承包,计划建设青海电网基建全过程智慧监控平台,全面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实现电网建设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数据开放共享,实现工程智慧化管控,成为项目管理的“智慧大脑”。

  洛斯达公司青海智慧工程项目组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奋战在复工复产第一线,为顺利完成平台深化应用的开发和部署不懈奋斗。

  2月中旬,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在3月15日前,330千伏及以上新建、续建输变电工程要全部完成开(复)工建设任务。

  青海德令哈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青海智慧工程平台试点推广项目,为实现业主方工期目标,项目组迅速编制了《德令哈智慧工地现场服务项目复工复产工作预案》,对人员出行计划、防控保障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并配备了口罩、手套、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

  为保证该平台尽快上线运行,项目组兵分两路,实施团队在4月上旬赶赴德令哈、冷湖、前河3个工程现场开展系统部署,几天内辗转奔波3000多公里。此外,为了让用户尽快熟悉并使用平台,实施团队还在工程现场就地开展培训,对平台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讲解和答疑。

  与此同时,研发团队在王红杰的带领下,克服技术困难,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北京、武汉、成都、长沙4个地方的员工,汇聚西北、数字、中南、工程4个公司生产部门,确保了开发进度。

  青海智慧工程项目涉及的人员多、内容庞杂、技术复杂,沟通协调工作尤为重要。线上平台支撑的高效沟通支撑项目组解决了数据、技术、采购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随地的视频会议让相距千里的员工们实现了高效协作。

  数据小组制定数据填报模板、进行数据收集、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入库、检查,庞大的信息量既考验了员工们的沟通能力,也考验了大家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测试小组专注测试系统功能,将发现的漏洞统一录入缺陷库,交由开发人员修改。开发小组“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伴着夜宵泡面度过一个又一个埋头敲代码的夜晚。

  五一期间,项目组自发放弃了休假,继续投入到系统的开发、实施工作中。目前,新的监控大屏已经在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21楼会议室安装完毕,青海智慧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基本开发完成,并接入到大屏。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成绩来之不易,当前的成果为建立青海智慧工程项目监控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防城港核电工地“守门员”

  ■特约通讯员 龙婉露 梁雪锦

  “杜运飞在整个3月开展了22场安全专项检查,几乎平均每天一场!” “他现在都快住进现场了!”在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核电二期项目部,员工们谈起这位安全部副主任,都是佩服不已。从年前算起,他已经在工地上连续值守了5个多月。

  面对疫情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杜运飞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程序、生活秩序。自2月份以来,他积极推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办公和到岗办公相结合,利用微信、QQ、电话,及时了解待工人员的健康情况;通过每日扫描二维码登记信息,时刻掌握在岗人员的身体状况;利用钉钉等软件平台定期召开视频会议,实时掌握重点区域复工进度,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和防控措施协调。

  杜运飞深知,要把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安全生产监督必须更加严实。他组织全体安全员成立“安全员突击队”,一遍遍强调:“疫情严峻,我们更要坚守在岗!职工返岗分散,我们更要严格防控,做到无一疏漏!”

  杜运飞带领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了安全健康询问热线,布置了重要测温点,制定班车乘坐次序,要求停止食堂堂食、安排员工分批使用浴室等。

  在项目部2月值班表上,杜运飞的名字每隔一天就出现一次。从早上6点左右开始,他先是开早班会明确每位安全管理人员当天的责任区,要求大家在早班人员上工前就位。随后,他参加班组站班会,交代近期发生的安全施工问题,根据当天施工计划强调各类注意事项,再去班组作业面做施工前环境检查。中午12点,他现场巡查加班情况,核实当日加班信息。夜间值班时,他巡查现场照明情况、核实加班信息等,最早也要晚9点才能离开现场。

  一天夜里,杜运飞下班回到家,看见怀孕的妻子李爽眼圈红红的,顿时慌了神。他问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李爽怀孕后身体不适,杜运飞每天结束工作回家后还要照顾妻子。李爽心疼丈夫上班太辛苦,却帮不上忙。“我知道‘华龙一号’也像他的孩子一样,两个孩子和我,他谁也放不下。”李爽说。

  3月20日晚,杜运飞在安全巡查时发现外围廊道围栏有松动的迹象,立即叫来相关人员,对周围的围栏做了严密的检查。随后,他带领开展了5次临边、高空防坠专项检查,还做了围栏冲击实验。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精品工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一丝安全隐患存在,更不能有违规操作存在。”

  截至3月底,杜运飞带领安全管理部开展防疫复工培训173场,共1573人次。为避免人员集中,每个教室最多不超过10人,增加了课程培训量,有时一天最多开设14个课时。“一天的课程下来,我们的安全员嗓子都哑了,但是大家都没有因此而抱怨,越是困难越要向前,我为这支队伍骄傲。”他在部门总结会议上说道。

  5月的北部湾畔吹来温润的气流,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的广西省防城港市已进入初夏。此时正值汛期,杜运飞带领队伍火速投入到了联防联控、防汛检查等工作中。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的集结号催人奋进,他始终冲锋在前、组织有方、统筹得力,保障“华龙一号”工程平稳顺利推进。

心之所向 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