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沙特和俄罗斯推迟了3日的视频会议,经过7个多小时的磋商,最终达成新的减产意向,“欧佩克+”将从今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分三个阶段进行减产,最高减产量可达每日1000万桶。
虽然这份新协议的减产规模达到了欧佩克史上最大,但市场对其反响并不“热烈”,两大国际基准油价也并未出现明显回升。业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和沙特在减产上暂时达成一致,是希望能在随后召开的G20石油部长会议上,“逼迫”美国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加入减产阵营。
减产量“根本不够”
根据欧佩克在官网上公布的减产计划,“欧佩克+”将从5月1日开始每日减产1000万桶,为期两个月到6月30日结束;从7月1日开始每日减少800万桶,直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每日减产600万桶,为期四个月至2021年4月30日结束。
但业内对这一减产量并不满意。高盛指出,全球每日减产1000万桶“根本不够”,这只是稳定目前局面的最低要求。独立能源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表示,短期内每天有1000万桶原油从市场上消失,根本无法有效缓解当前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此前的估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国际油市供应过剩量高达2500万桶/天。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这一减产计划仍存在很大变数,“欧佩克+”内部并未达成一致通过,这使得国际油价在4月9日整日内上演“过山车”。欧佩克公布减产细节后,布伦特原油价格随即上升超过10%,美国WTI价格也瞬间上涨12个百分点;但随着墨西哥声称将抵制减产之后,两大基准油价又迅速下滑,截至4月9日收盘,布伦特原油和WTI分别收于31.48美元/桶和22.76美元/桶。
根据路透社率先发布的消息,俄沙探讨结果最高每日减产可达2000万桶,这和最终公布的结果相差“1000万桶”,这一极大的数量差距说明,减产谈判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欧佩克+”内部分歧仍然存在,而且5月开始的新一轮减产能否落地仍存疑虑。
俄沙“言和”意在逼美减产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俄罗斯和沙特在减产问题上“暂时言和”剑指美国页岩油,以进一步逼迫美国在减产问题上“低头”。俄罗斯方面曾明确表态,只要美国加入减产阵营,俄罗斯也将一直坚持减产。
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直接投资基金(RDIF)总裁Kirill Dmitriev 4月6日接受美国CNBC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整个市场都明白,就减产达成一致非常重要,它将给市场带来极大且非常重要的稳定。”
沙特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最近几周耗资10亿美元大肆收购欧洲大型石油公司的股份,间接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据悉,PIF在公开市场买入了挪威Equinor、壳牌、道达尔以及埃尼的股份,其中仅买入Equinor股份就花费了2亿美元。
一位不具名的沙特官员表示:“PIF在市场上又开始活跃起来,未来可能还会有类似交易。”Equinor股价从2018年9月高位至今已经下跌超过40%,另外3家公司的股价也接近底部区间位置,PIF此时出手,安全边际性颇高。
路透社指出,如果美国加入减产阵营,俄罗斯、沙特和美国需要就计算减产幅度的产量水平基准达成一致,以此确定各国减产份额分配方式,但俄沙两国目前在此问题上都很难达成统一。沙特希望任何减产都以4月产量为准计算,但俄罗斯则认为减产应基于价格战爆发前的第一季度产量。
“非欧佩克+”能否减产引关注
《纽约时报》撰文称,“欧佩克+”达成初步减产意向之后,市场将目光转向随后召开的G20石油部长会议,期待“非欧佩克+”能够在这场会议上为提振油价拿出诚意。
“欧佩克+”一位不具名的代表透露,沙特和俄罗斯将把各自产量降到大约850万桶/天,其他成员均同意减产23%,“欧佩克+”之外的G20国家应该额外减产500万桶/天。
事实上,“非欧佩克+”能否参与减产,关键还在美国,但其一直态度暧昧。美页岩油主要产地德克萨斯州4月初曾表达了愿意减产的态度,该州能源监管机构铁路委员会表示,可以在3个月内“有机”减产400万桶/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4月6日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美石油生产商)已经在削减产量,而且正在非常认真地削减。”但俄罗斯政府发言人Dmitry Peskov表示:“这属于完全不同的减产,拿整体需求下降与为稳定全球市场而进行的减产相比较,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相提并论。”
另据《金融时报》4月7日报道,加拿大艾伯塔省省长Jason Kenney也表示,虽然美加开始讨论“对进入北美的石油征收潜在进口关税”的事宜,但作为加拿大最大产油省,艾伯塔省并不拒绝减产。巴西、挪威也相继表达了愿意减产的立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称可以减产100万桶/天并闲置浅水区中的高成本平台,挪威方面则强调只要有广泛参与的减产协议为基础,可以考虑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