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4月06日 星期一

疫情或加速重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业内认为,产业链重构将为中国氢能市场带来历史性机遇

本报实习记者 仲蕊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4月06日   第 09 版)

  核心阅读

  国内疫情持续好转,将促使全球氢能产业链向中国市场转移,产业链集群化将是本次疫情下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再次提醒我们,要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

    

  日前,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燃料电池行业疫后复工复产专题研讨会”在线举行。

  与会专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氢能产业面临市场需求骤减、资金短缺、供应链停滞等考验,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正在到来,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

  特殊时期现金流为王

  燃料电池车是目前氢能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中汽协的监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燃料电池车产销出现大幅下滑,产业链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受疫情全球蔓延影响,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国的供应商基本上处于生产停滞,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供应链。”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九鼎表示,除了供应链,现金流更是压在企业肩头的一座大山。“氢能行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或初创型企业,财力本不雄厚,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金融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到位也面临考验。”

  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的武汉,此前正全力打造“中国氢都”。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刘金虎坦言:“虽然武汉正在有序恢复生产,但项目施工、运营推广仍未完全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的及时交付。”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短时间内,氢能供应链都面临断供局面,一些中小型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断增大。

  “在这段特殊时期,氢能市场、资金、供应链面临考验,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是重中之重。”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潘牧表示,“企业节流的同时,也要把握开源机遇,比如及时跟进各级政府出台的纾困政策,积极利用科创板等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

  国内产业链迎发展契机

  危机之中,既隐藏着风险,也孕育着机遇。李九鼎认为,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一直依赖进口,与此同时,国际采购本身就具有成本高企、供应不稳定等劣势,如今,国际供应链的断裂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产零部件发展,让更多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得到提升技术的窗口期以及商业合作机会。

  与会专家指出,受制于技术壁垒、产业基础薄弱和整体投入规模小等因素,燃料电池相关前沿技术仍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目前,虽然不少企业致力于国产化研发,但由于选择惯性,国内厂商难以获得批量化订单的机会。

  对此,潘牧认为,产业链上下游需更加开放,各类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技术交流,才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高效发展,从而促进国产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培育中国自主的产业链体系。

  潘牧进一步补充道:“性能、寿命、成本是燃料电池立足市场的关键,只有性能得到肯定才有机会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反过来,规模化能进一步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积极参与产业链重构

  “国内疫情持续好转,将促使全球氢能产业链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产业链集群化将是本次疫情下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会副秘书长卢琛钰直言。

  在卢琛钰看来,此次疫情下,产业链重构将为中国氢能市场的繁荣和产业链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通过形成产业链集群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落户中国,会使更多国际企业和外商看到中国氢能产业链发展前景,并愿意将更多资本投向中国市场。

  “面对新一轮产业布局与竞争,氢能行业应抓住未来2-3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窗口期,发展新的产业链集群,同时引入全球龙头企业成为布局产业链核心的牵引元素。同时,努力营造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拉动力的产业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健康发展。”卢琛钰说。

  潘牧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机会很多,全球资金涌向中国,企业要努力获得这些资本力量的扶持。“燃料电池产业既是新能源产业,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相信各级政府在未来定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氢能产业链而言,当前要思考的是,如何消除疫情的短期冲击,同时布局长远,减少对外依存度。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再次提醒我们,要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卢琛钰补充称。

疫情或加速重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概况(相关)
新商业模式提振燃料电池车市场化前景
潍柴集团按下氢燃料电池推广应用“加速键”(资讯)